• 古代的存钱罐长这样

    汉代,人们给存钱罐起了个更有趣的名字——“扑满”。讲述西汉长安历史故事及逸闻趣事的《西京杂记》这样写道:“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作者: 朋朋   出自:2017年第09期

  • 为啥用棒槌洗衣服?

    棒槌曾使我困惑了很久。衣服最是轻薄柔软,而且“一丝一线恒念物力维艰”,原应像西施浣纱那样温柔地濯洗,如此暴力敲打,是何道理?原来,古人有一种洗衣服的方式,叫做“浆……

    出自:2017年第09期

  • 致命的心软

    1861年的夏末初秋,承德避暑山庄依旧弥漫在一片暑热难当、人心浮躁的空气中,早晚渐生的丝丝凉意,也未能缓解一些紧张的气氛。就在8月22日,年仅31岁的咸丰帝驾崩于此。短暂的权……

    作者: 莫大   出自:2017年第08期

  • 爆米花机

    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种神奇的“粮食放大器”:一碗玉米倒进去,“砰”的一声过后,就变成了一麻袋爆米花。这就是老式的“黑葫芦”爆米花机,长相和声响都像一颗炮弹。……

    出自:2017年第08期

  • 虎撑 走方郎中手里的串铃

    提到“虎撑”二字,可能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它是一种特别的铃,旧时走街串巷的游医手里常会举着这种工具,边走边摇,以招揽生意。虎撑,又名“虎衔”、“报君知”,老北……

    作者: 朋朋   出自:2017年第06期

  • 渔鼓

    渔鼓,又叫道情筒,说是乐器,其实就是一支三四节长的竹筒,中间都贯通了,在一端蒙上一层薄薄的牛羊皮、鱼皮或猪膀胱膜,绷紧。用手指叩击皮革,“彭彭”的声响,经过竹筒的……

    出自:2017年第06期

  • 风来蒿艾气如熏

    『入夏经月雨,园路久已荒。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长。』也许除了『青团』,人们与艾草亲密接触便是熏艾的时候了,特殊又难忘的味道在空气中腾起,与火相融,带着暖意。它虽是……

    作者: 王晓申   出自:2017年第05期

  • 传教士的中文课

    浮海而来的西方传教士,怀着光耀上帝的梦想,刚下船,就迎头撞上“中文”这只拦路虎。没有老师,缺乏教材,音调古怪,字形繁难……为了获得进入中华帝国的“敲门砖”,他们学……

    作者: 袁灿兴   出自:2017年第05期

  • 封泥尘封的档案馆

    现代人陌生的『丑陋』泥团——封泥,原本是简牍时代古人用印的遗迹,背后藏着深厚的文明记忆。一块块古老的封泥,见证了战国市镇的发达贸易,秦汉帝国的辉煌历史,也倾注了藏……

    作者: 金硕  瑜韵   出自:2017年第05期

  • 无物不入拓

    传拓不以华丽的外表讨人喜欢,仅仅以纸墨与器物相亲相爱,这份古拙简朴的美却深得中国文人的心。传拓的技艺中国特有,历千年而不绝,哪怕照相时代到来,这技艺也没有销声匿迹……

    出自: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