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杂志图片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 交通地理
  • 军事地理
  • 农业地理
  • 化学地理
  • 历史地理
  • 土壤地理
  • 地图地理
  • 地理人物
  • 地质地理
  • 基础地理
  • 天文地理
  • 工业地理
  • 文化地理
  • 气候地理
  • 水文地理
  • 生物地理
  • 考古地理
  • 观点地理
  • 耕海牧渔 广西的海上富饶

    从地图上看广西,一条夹在广东和越南之间的海岸线迂回曲折,南流江、大风江、钦江、防城江等河流由此汇入北部湾海域。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这条长……

    作者: 马来   出自:2018年第01期

  • 广西 北回归线上最丰盛的果篮

    在中国,可以称为“果篮子”的省区有好几个,但是像广西这样的,倒是仅有一个。这里既有亚热带水果喜爱的土壤和气候,又生长着成千上万亩的温带水果,如柿子、梨、桃、葡萄等……

    作者: 王伟   出自:2018年第01期

  • “蔗”里看广西 中国第一产糖省区背后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现在我国食糖产量的六成以上都来自广西。广西是如何成为中国第一产糖省区的?在“第一产糖省区”桂冠的背……

    作者: 许伟明   出自:2018年第01期

  • 长城:这里有最典型的农牧交错带

    在黄土高原地区,长城不偏不倚修筑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上,这条线的西北是游牧人的天空,东南则是农耕文明的乐土。长城不仅要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还是一道事实上的防沙墙。不……

    作者: 文刚   出自:2017年第10期

  • 古城:夯土透露的秘密 农牧交错带也是民族交融带

    在农牧交错带地区,除了农耕的汉族修筑了众多带有军事性质的城池之外,也有游牧民族修筑的城池。这些擅长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为何也要像汉族一样修建固定的城池?一座座夯土……

    作者: 神东   出自:2017年第10期

  • 6位学者,5个关键词 解读农牧交错带之“变”

    农耕与游牧,当人类这两种主要生产方式交锋时,贯穿黄土高原北部的农牧交错带就注定是一条不平静的前线。数不清的力量拉扯着这条线前后挪移,而多变的农牧交错带,又牵动着中……

    出自:2017年第10期

  • 保卫黄土 重建黄土高原的生态

    从仰韶文化算起,黄土高原滋养华夏民族七千年。近代随着人口增多,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保卫黄土,保卫华夏民族的发祥地,让人们继续在这里生息繁衍,成……

    出自:2017年第10期

  • 黄土高原盐湖 孕育中华文明的天然养分

    黄土高原之所以对中华早期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因为有一样独特的物产:当地盐湖出产的池盐,而盐的重要性和垄断性甚至是粮食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着名的两大池盐产地都在黄土……

    作者: 吕行   出自:2017年第10期

  • 长白山山珍 大山最美味的馈赠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山珍”可以说是顶尖食材的代名词了。不同时期的山珍有不同的含义,在今天,山珍多指山中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长白山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广袤的森林……

    作者: 阮任艺   出自:2017年第04期

  • 吉林“黄金玉米带”:是荣耀的王冠,还是沉重的翅膀?

    北纬45度附近区域是玉米的最佳生长区,并在全世界范围形成了乌克兰、美国、中国吉林“三大黄金玉米带”。“黄金玉米带”让吉林变成了中国产粮大省,并深刻影响了这里的作物种……

    作者: 任林举   出自:2017年第03期

  • 1
  • 2
  • 3
  • 4
  • 5

中国国家地理 V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17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082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