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夯土透露的秘密
农牧交错带也是民族交融带

建安堡是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
建安堡位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是明代延绥镇长城沿线军堡之一,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包砖。鼎盛时期,建安堡曾有一千多人口。军堡是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历史上起着战略防御、信息传递、贸易交流等重要作用。
建安堡位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是明代延绥镇长城沿线军堡之一,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包砖。鼎盛时期,建安堡曾有一千多人口。军堡是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历史上起着战略防御、信息传递、贸易交流等重要作用。

建安堡
农牧交错带的古城,大都浸透了多民族争战的悲壮气息
在黄土高原上行走,特别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南部、陕北和晋北这些长城沿线的农牧交错带区域行走,除了人类早期留下的古城遗址,比如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老虎山遗址、陕西榆林市神木市的石峁遗址等,我见到最多、保存较完好的古城,就是那些夯土筑成的军事寨堡城镇(即军堡)了。可以说,军堡是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上一道最令人瞩目的景观线。

争夺麟州城,一直是宋、辽、西夏战争的一个焦点
麟州故城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店塔镇杨城村西北部的杨城山上。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置麟州于此,废弃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五代时期,麟州刺史杨弘信及其家族世代守卫麟州城,抵御契丹入侵。由于麟州故城与杨家将的渊源,后人又将麟州城称为杨家城。
麟州故城位于陕西榆林神木市店塔镇杨城村西北部的杨城山上。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置麟州于此,废弃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五代时期,麟州刺史杨弘信及其家族世代守卫麟州城,抵御契丹入侵。由于麟州故城与杨家将的渊源,后人又将麟州城称为杨家城。

麟州城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据考古资料证实,距今4000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就开始出现了具有一定规划格局的城的雏形——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城堡式聚落。
陕北和晋北与北方游牧民族相邻,是中原农业民族与北部游牧民族争夺激烈的地区之一,每当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之间矛盾激化而发生战端,这些地区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战争的中心区。因为历史上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矛盾时有激化,故陕北和晋北地区始终是战争多发区,城市往往是屡建屡废,又屡废屡建。

图为麟州故城遥感图。麟州故城西濒窟野河,依山形呈不规则分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军事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图为麟州故城在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示意图(绘图/晓秋)。争夺麟州城,一直是宋、辽、西夏战争的一个焦点。据《宋史》记载,发生在麟州城下的战争就达几十次。西夏虽一再派大军围攻,甚至屡遭挫折,也仍不愿舍去,以至驻兵于窟野河两岸,种田放牧,使麟州成为一座孤城。
我在研究陕北古城时发现,在唐宋时期,陕北城镇曾迎来了建设高峰期,先后至少建设了39座城镇。北宋时,由于与西夏之间战争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地方行政区划的改变,陕北地区还修建了很多城寨,这些城寨除了驻军之外,往往又是一定区域内的生产与生活中心。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