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黄金玉米带”:是荣耀的王冠,还是沉重的翅膀?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03期 作者: 任林举 

标签: 农业地理   

北纬45度附近区域是玉米的最佳生长区,并在全世界范围形成了乌克兰、美国、中国吉林“三大黄金玉米带”。“黄金玉米带”让吉林变成了中国产粮大省,并深刻影响了这里的作物种植结构。然而,玉米生产的重担,也给这里带来了无奈和困惑:为了种植玉米这种战略性作物,当地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很难找到其他收入来源。作为黄金玉米带主要省份的吉林,最近一年的城乡收入仅列全国第30!面对这一尴尬现状,作者不禁发问:曾经的重要口粮,咋就成了一块烫手山芋呢?
丰收的玉米,颜色犹如黄金
10月份,在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吉林玉米带地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玉米收获季。今天,吉林中部的黑土地,不仅是我国玉米生产的重要基地,更是世界级的玉米产区。不过,作为海外舶来品的玉米,登上东北历史舞台,不过百年。凭借高度的适应性,玉米逐渐取代了高粱,如今的总产量更是超过了大米,占据了吉林粮食作物的头把交椅。图为2016年,伊通满族自治县南部的玉米丰收场面。

2016年秋天,我从吉林省的最东端延边走到最西边白城,在一个个着名的产粮大县盘桓多日。榆树、农安、公主岭、梨树……

我一边走,一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吉林省能够成为世界着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呢?

世界玉米主要出产地及三大黄金玉米带位置图
资料来源: /ourworldindata.org/yields/,by Max Roser
美国中北部、乌克兰中西部、中国吉林,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均位于北纬45度附近。不过,这里都不是玉米的原产地。墨西哥高原上的土着印第安人,最早培育出了玉米作物。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玉米的种子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大洲都留下了传奇。玉米在全球分布广泛,从北纬50度的黑土地,到南纬40度的红土地,似乎无处不在。不过,数百年的推广种植经验,最终积淀出了玉米的最佳生长环境:北纬45度附近平原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壤;拥有年日照时间近30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据说,只有这样的理想环境,才能孕育出颗粒饱满、营养丰富、口感品质极佳的玉米。

关于这个“黄金玉米带”,农业科普资料是这样说的:中国吉林黄金玉米带从黑龙江南部起始,包括吉林省大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延伸到辽宁省北部的区域,与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其核心区域为吉林省的长春平原。

因其具有三大独特的地理优势:年平均400—800毫米的丰沛降水、年日照近3000小时、肥沃的黑土地。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图片编辑 / 王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