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渔 广西的海上富饶
标签: 农业地理

广西北部湾水域盛产以大蚝为代表的贝类海鲜
红树林分布的海湾地带,一排排大蚝养殖筏架整齐地排列着,筏架中间夹着鱼类养殖网箱。在广西,大蚝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滩涂插养、浮筏式和棚架式吊养。这片位于钦州港附近海域的大蚝养殖基地,靠近龙门群岛,因海底底质较硬,适合大蚝的浮筏式吊养。
红树林分布的海湾地带,一排排大蚝养殖筏架整齐地排列着,筏架中间夹着鱼类养殖网箱。在广西,大蚝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滩涂插养、浮筏式和棚架式吊养。这片位于钦州港附近海域的大蚝养殖基地,靠近龙门群岛,因海底底质较硬,适合大蚝的浮筏式吊养。
洁净海水的孕育,这里成为贝类养殖的乐土
早在汉代,合浦郡白龙村(今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村)就开始采撷珍珠。土生土长的合浦人大都像我一样,小时候就听过“珠还合浦”的故事。
广西北部湾水域不仅是南珠的故乡,还盛产以牡蛎为代表的贝类海鲜,经济价值较大的有十多种,包括大獭蛤、栉江珧、巴非蛤、华贵栉孔扇贝、近江牡蛎、文蛤、泥蚶等。北部湾作为一个天然的半封闭浅水海湾,北部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河流注入,这些河流携带着大量陆源营养物质,为依赖浮游植物生存的贝类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条件。

冬季捕捞花甲螺的渔民依然很多
12月初的北海市外沙岛以北海域,几叶竹筏浮在海面,这里天然生长了大量的花甲螺,引来渔民在退潮时纷纷前往捕捞,每次捕捞两三百斤不在话下。
12月初的北海市外沙岛以北海域,几叶竹筏浮在海面,这里天然生长了大量的花甲螺,引来渔民在退潮时纷纷前往捕捞,每次捕捞两三百斤不在话下。
从《2016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的数据来看,广西海水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适宜海水养殖的一类水质占整个海水比重近90%,这一比重甚至超过以海水质量优质着称的海南。北部湾水域工业污染较轻,以钦州湾近岸水域为例,水质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即使有些水体受到污染,也多是氮磷等农业污染物为主,这对贝类的生存是有益的。
采访中,钦州学院海洋学院的方怀义老师告诉我,因为广西近岸水质优良,这里特别适合对水质要求较高的贝类生长,“水域环境的恶化,很容易引起贝类病害暴发和大批死亡,一旦出现病害,对养殖户就是很大的损失。相比于其他省份,广西的贝类病害很少,这也是渔民大量养殖贝类的原因之一”。这几年,广西的海洋贝类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仅2014年,海水增养殖面积中有一半以上是贝类。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