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盐湖 孕育中华文明的天然养分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10期 作者: 吕行 

标签: 基础地理   水文地理   农业地理   

黄土高原之所以对中华早期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因为有一样独特的物产:当地盐湖出产的池盐,而盐的重要性和垄断性甚至是粮食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着名的两大池盐产地都在黄土高原上——山西运城解池和陕西定边盐湖,它们都曾为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驱动力,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从空中俯瞰,山西运城盐湖犹如瑰丽的大地调色板
在夏季,受高温影响,山西运城盐湖(解池)的池水温度、浓度发生了变化,一种在盐湖卤水中很少见的红色微生物——轮虫迅猛繁殖,使得盐湖的某些水池变色成了“玫瑰湖”。从空中俯瞰,解池犹如大地调色板,非常美丽壮观。解池以其四五千年的产盐史闻名于世,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古代文明的形成做出过重大贡献。

相比煤,盐可能是更值得山西人自豪的物产

说起山西,很多人知道这里产煤。不过,要是说山西还产盐,并且这里的盐曾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可能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其实,相比煤而言,盐可能是更值得山西人自豪的物产。

山西吕梁市的盐,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一年冬天,我到吕梁市出差,在市区的路边小摊买了几个刚出炉、还散发着浓烈的小茴香香气的三角饼充饥。没想到,饼放进嘴里一嚼,我就吐了出来——它太咸了。我的惊人举动让其他食客感到不解——他们吃起三角饼来津津有味。做饼子的老大爷笑着说:“我们这儿就这口味,苦寒么!”在黄土高原的晋西北,“咸”也发“寒”音,老大爷无论说“苦咸”还是“苦寒”,其实都对。

陕西定边盐湖曾是陕北边区的经济命脉
陕西榆林市定边县,俯瞰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打盐时住过的窑洞,旁边就是原来产盐的盐池。定边县产盐历史悠久,是过去历朝历代西北戍边军费粮饷的支柱。在解放前的革命史上,定边盐湖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开发定边盐湖,派遣第三五九旅2000多名指战员与当地盐民一起劳动,用盐换回了边区急需的大量物资。毛泽东认为:盐池是边区的命脉,是中央的第一财政。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王警
山西运城盐池明清时期食盐产量图

从吕梁市往东翻过吕梁山,沿太原盆地一直南下,就到了运城市。这座城市,很多人知道它是关公的故里,我对它感兴趣,是因为它的南侧有一个大盐湖,古人称之为“解池”。解池出产的盐,曾风靡许多地方,是史前时期人类就开始争夺的物产,也曾决定了中华文明的走向。如今历经数千年,解池出产的盐仍然还在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市场需求。

对人类来说,盐和粮食一样重要,但盐具有的垄断性又是粮食无法相比的。在自给自足的古代农业社会,一个人要满足温饱需求,基本可以靠自己耕种解决,但唯独盐很难靠自己解决,必须依赖外来供应。与海盐不同的是,湖盐的产地相对集中,便于垄断管理。只要控制了盐的供应和价格,就等于掌握了人生存的命脉。此外,还可以通过盐向所有消费者征税,因此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非常倚重盐税。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