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产我来拍

    水峪中幡是水峪村庙会民俗的表演项目,相传始于明初,盛于清中期。中幡重达三五十斤,长十米左右,集惊险和壮观于一身,包含着头、肩、肘、手、胯、膝、脚7套演练技巧、近百……

    出自:2017年第08期

  • 爆米花机

    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种神奇的“粮食放大器”:一碗玉米倒进去,“砰”的一声过后,就变成了一麻袋爆米花。这就是老式的“黑葫芦”爆米花机,长相和声响都像一颗炮弹。……

    出自:2017年第08期

  • 众生欢喜佛欢喜

    晴时,万空碧净,令人有一种透彻、明净的快乐;雨时,雾霭迷蒙,幽雅静谧,又可沉静安宁。徜徉此间,怡然自洽,你不禁会生出一种迷惑与迷恋:这里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修行之地?……

    作者: 黄秀芳   出自:2017年第08期

  • 方言岛:向祖先致敬

    方言也会行走。有时它形单影只,离乡背井,走到千里之外,扎下根来。水土改不了它,夷蛮撼不动它,就这样“守”成了方言大海里的一片孤地,它的名字叫“方言岛”。有人问,为……

    作者: 顾小绿   出自:2017年第07期

  • 湘语:衡山两边是异乡

    一座衡山,有三种湘语,可谓是对面相问不相语。这里的山与河如何影响了方言区的分布?

    作者: 彭泽润   出自:2017年第07期

  • 粤语:舌尖上的密语

    粤语因其难懂而被戏称为鸟语。然而,这些北方人耳中的“天音”,传着古汉语的衣钵,存着古百越语的遗风,甚至混杂外语词汇……谁会比它更传统?谁又比它更潮流?

    作者: 李敏盈   出自:2017年第07期

  • 闽南语:一路向南

    一句闽南腔,勾起许多情。泉、漳古镇、潮汕渔村、海南小岛,甚至异国他乡,闽南语都能找到知音。本自中原而来的声调,踏上千里南征路。一路上,有多少悲欢喜乐?

    作者: 陈佳臻   出自:2017年第07期

  • 风云际会上海话

    上海话如何成为吴语区的后起之秀,上海话中藏着多少英语单词?

    作者: 陶钧  钱乃荣   出自:2017年第07期

  • 吴语:在官话南征下

    分布在苏南、上海、浙江一带的吴语,曾经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力。但是历次北人迁徙导致的官话南征,令吴语区萎缩了不少地盘,吴语是如何与官话相争的?

    作者: 阮桂君   出自: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