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一路向南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7期 作者: 陈佳臻 

标签: 文化遗产   

一句闽南腔,勾起许多情。泉、漳古镇、潮汕渔村、海南小岛,甚至异国他乡,闽南语都能找到知音。本自中原而来的声调,踏上千里南征路。一路上,有多少悲欢喜乐?
啥物是“虾米”
闽南语中,疑问词“啥物”经常出现,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什么”。“啥物”也因为谐音的缘故,常被写作“虾米”,后来还成为了红极一时的网络用语。画中,一只虾将自己拱成了问号,瞪大了眼睛,似乎也在提问:最虾米(做什么)?为虾米(为什么)?
绘画/靴下猫腰子

来北京已经九年,每次被问到家乡,刚说了“广东”两个字,就会听到朋友的预期反应:“那你说粤语哇!”“不是,我是潮州人,我们潮州话是闽南语系的——”话音未落,又会看到朋友们瞪大的眼睛:“什么?你会说闽南语!你教我唱《爱拼才会赢》吧!”对话到了这个程度,我也只能笑笑。再仔细解释潮州话和福建地区的闽南语有什么差别,大概就做不成朋友了。

《爱拼才会赢》真是闽南语的招牌。一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诠释了一个朴实而又积极的人生哲理,红遍全国上下。旋律一起,很多人都能跟着连哼带唱,只是心里难免“遗恨”:不能准确地用闽南语唱,少了些韵味。可真教起来,短短几十个字,也如同翻山越岭。韵味十足的闽南语,为何会与普通话有如此大的差距?这只能在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着作中,一探究竟了。

“河洛”乡音

我的家乡话“潮州话”和“闽南语”之间的差别,属于广义闽南语和狭义闽南语的差别。闽南语从语言学上讲,是汉藏语系汉语族中闽语的一个分支语言。当代使用闽南语的人群,除了福建闽南地区,即以厦门、漳州、泉州一带为中心的主要闽南语区域外,还包括了浙江南部的某些地市、江西毗邻福建的上饶等地、福建东北的若干地区、广东潮汕地区、广东雷州半岛地区、海南省和台湾省等地。打开地图一看,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分布在海岸线上,尤其是从福建到广东、海南,更是乘风破浪,一路南下。狭义闽南语,自然说的是厦、泉、漳地区的闽南语。而广义的闽南语,就包括了我家乡的潮州话,还有台湾的“台语”或者“河洛话”、海南的文昌方言等等。

这些不同的闽南语系方言名称里,以“河洛话”三个字最为有趣。“河洛”,顾名思义,指的是黄河和洛河地区,也就是《河图》和《洛书》出现的地方,古老的中原腹地。台湾人说的闽南语,和河南人的方言,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怎么就成了“河洛话”了呢?

责任编辑 / 周玥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