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策划:走出甲午的挣扎与努力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让人有太多的伤感与悲愤。然而120年前的中国人,远比我们想象的坚强和勇敢。愤激,转化成觉醒。悲情,变成改革的动力。1895年的中国,努力着“走出甲午”。……

    出自:2014年第09期

  • 银元还是银两?

    1842年8月29日,鸦片战争的失败者中国,面对一个巨额赔款。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这个数字是“2100万银元”。当时中国通行的货币是以银两计算,而不是银元。于是问题来了,此“银……

    出自:2014年第09期

  • 当落后成为一种力量

    梳理19世纪的中国史,会看见一条清晰的轨迹:中国的近代化之路,每往前走一步,都是挨了一次打之后:1840年鸦片战争后,几个先觉者发出“睁眼看世界”的呼吁;1856年第二次鸦片……

    出自:2014年第09期

  • 编辑们的私人历史

    中华遗产编辑们的私人历史。

    出自:2014年第08期

  • 开放 解禁后的众生相

    从阶级斗争中走出来,中国大地开始回春。冰封多年的欲望被打开,个体受到关注,缺席的自由也逐渐回归。人们疯狂地追逐财富、成功,追逐自我价值的实现。求职、创业、财富、摇……

    出自:2014年第08期

  • 重启留学的前前后后

    “文革”结束后,一些领导人表现出了强烈的改革愿望。往什么方向改?并没有全面、长远的明确设计。但即便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必须先对外开放,打开眼界,引进新的思想、资……

    出自:2014年第08期

  • 开放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按钮。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开放。这是转变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从“政治挂帅”到“……

    出自:2014年第08期

  • 1972.10-1974.10 顾准在读书

    1972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仍如火如荼。顾准,这位经济学家,却读了大量的书,涉猎哲学、历史、政治、法学、经济、科学等领域,并写下详细的读书日记、笔记……在阅读顾准这……

    出自:2014年第08期

  • 文革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长达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封闭式的社会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

    出自:2014年第08期

  • “公”与“私” 两个视角下的历史

    袁毅平是一位资深的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前辈。1961年拍摄的一幅表现天安门日出的彩色风景照片《东方红》,既是袁毅平的传世佳作,也成了他的刻板标签。

    作者: 朱炯   出自: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