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明长城 不朽的辉煌与落寞

    蜿蜒万里、横贯东西的长城中,河北明长城独具一格,其修建水准和防御能力是整个长城中最出色的。作者姜古迪十余年来考察过河北境内插箭岭和紫荆关等十多段明长城,熟知其修建……

    作者: 姜古迪   出自:2014年第08期

  • 古蜀文明的三张脸

    近年来,成都平原屡有重大考古发现:2012年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的发掘,被称为三星堆祭祀坑之后的最大发现;2009年开始发掘的宝墩古城,不仅证明了它是孕育三星堆文明的土壤,也……

    作者: 萧易   出自:2014年第06期

  • 天下粮仓 从古到今我们是怎样存粮的?

    古人云“国无三年之储,谓国非其国”。意思是国库中的存粮若不够吃三年,这个国家就难以称为国家了。粮食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对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的中国来说,……

    出自:2014年第03期

  • 如何延续莫高窟的千年之美 与毁灭抗争

    2013年5月,作为敦煌莫高窟标志的第96窟,突然暂停对外开放,昔日巍峨壮观的“九层楼”被脚手架和防护网层层包裹,让众多关心莫高窟的人士不禁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实际上,在……

    作者: 王进玉   出自:2013年第11期

  • 在新疆发现中国丝绸史

    迷人的新疆,引来了众多寻访者。其实,探寻新疆深度之魅,还有一条别样蹊径—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气候条件让这片大地成为了一座特别的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在其他地方已湮灭……

    作者: 王文   出自:2013年第10期

  • 图绘史诗 河西走廊岩画

    岩画是远古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有文字记录的人类文明史至多不过五六千年,而凿刻或涂绘在岩石上的岩画,有些却已历经万年乃至数万年的风雨。河西走廊……

    作者: 岳邦湖   出自:2001年第10期

  • 西藏古道

    中国自战国就在北部修筑长城以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而在中国西南部,互通有无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取代了兵戎相见的防御工程。借助四通八达的苍茫古道,藏民族博取古印度与中原……

    作者: 李渤生   出自:2001年第05期

  • 匈奴 是故事还是历史

    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匈奴,任何一本中国通史上都会介绍匈奴。可是在专家学者看来,在有关匈奴的历史叙述中,疑问与困惑远远超过了明确与理解。至今我们还不清楚匈奴人是……

    作者: 罗新   出自:2006年第12期

  • 长沙出土吴简17万 堪与殷墟甲骨敦煌文书相媲美

    文字在考古发现中价值非凡,可谓是“一字千金”。一件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有无文字,其价值有天壤之别。竹木简牍是我国古代纸张发明与普及前重要的文字载体,因此每当有竹木……

    作者: 宋少华   出自:2001年第09期

  • 老挝的神秘文化:川圹高原石缸群

    老挝的石缸名气可谓大矣,可以说石缸就是老挝国家的标志。

    作者: 周文敏   出自: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