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绘史诗 河西走廊岩画
标签: 永昌县 高台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玉门市 岩壁画 考古地理

祁连山、马鬃山和黑山是河西走廊岩画最集中的地方,三个地区虽然相距不远,但在绘画风格和内容上却有较大差异

位于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横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全长1千余公里。古丝绸之路就是沿着这条走廊通向西域、中亚、欧洲。河西走廊山脉连绵,层峦叠嶂,祁连山、马鬃山、黑山南北对峙,雄伟壮丽。祁连山终年积雪,水量充沛,森林密布,土地肥沃。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这里已出现马家窑、马厂、四坝、沙井等文化。春秋战国之际,乌孙、月氏、塞种、羌、匈奴等民族聚集在这里,牧猎耕耘,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祁连山、马鬃山、黑山千沟万壑中数以千计的岩画艺术,便是他们留下的不朽之作。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河西地区进行岩画调查,当目睹雕凿在悬崖绝壁上一幅幅婀娜多姿、千奇百态的动物图像时,仿佛走进了原始雕刻艺术殿堂。梅花鹿、北山羊在山涧丛林中觅食,群虎伏在草丛中耐心等待猎物的到来,飞禽在天空中翱翔,蛇在草地上爬行,行猎者手持弓弩围斗骠肥体壮的野牛,丰富多彩的画面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岩画的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意图呢?



祁连山、马鬃山和黑山是河西走廊岩画最集中的地方,三个地区虽然相距不远,但在绘画风格和内容上却有较大差异。
祁连山岩画多分布于海拔2500—3000米的肃北蒙古自治县的山坳深谷中,其中以别盖乡大黑沟最为集中。大黑沟位于县城东北50余公里处,山东西走向,山谷两侧约500米狭长地带有岩画34组,约200幅图像,野牛、北山羊、梅花鹿、骆驼、虎、象、飞禽、猎鹰、猎犬等动物是这些画面的主要角色,当然还有它们赖以生存的树木森林。其中象是北方诸省岩画中较为少见的物种,有人推测我国北方地区的象约在1万年以前由于气候条件变化而绝灭了。大黑沟象的躯体较小,短尾小耳,可能是亚洲象。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