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真能当面包?面包果的“能好怎”
标签: 博物餐桌

营养:能当粮食吃
新鲜的面包果,其实长得并不像面包,倒像是小一点儿、圆一点儿的菠萝蜜,外皮表面同样有密密麻麻的疙瘩。其实,面包树(面包果树的中文正式名)和菠萝蜜还就是同科、同属的亲兄弟,果实长得像很正常。
鲜面包果里含有大约71%的水、27%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1%的蛋白质以及少量脂肪。只看淀粉含量的话,它比土豆、红薯等主流薯芋类作物还高。虽然面包果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太少,远不如小麦粉、燕麦粉做成的真面包那么扛饿,但注意食材搭配的话,拿它当粮食吃肯定没问题。


然而与土豆红薯相比,面包果却至今都没风靡世界。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一是面包果树太依赖热带环境,就连我国海南、台湾引种之后,产量都远不如原产地。二是面包果含水量高,难以保存和运输。三就是饮食习惯了,毕竟就连土豆红薯,在“旧大陆”都花了好几百年才被广泛接受,何况这温带种不了的面包果呢。因此直到今天,在国内要想吃到面包果,还是有些难度的。



育种:去掉一身籽
除了淀粉多,面包果的“主食”属性还在于吃着方便。切开一个面包果,里面全是果肉,没种子。然而它的野生祖先——多籽面包果,果实里的种子又多又饱满,没多少果肉。我们能吃上今天的面包果,得感谢古代“南岛人”对多籽面包果的育种。(南岛人指广布于太平洋、印度洋诸岛和陆地沿岸的“南岛语族”诸民族之祖先。)
责任编辑 / 潘文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