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家族 寻根大盘点

那不勒斯比萨:开山立派
传说13世纪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欧洲,十分想念中国的馅饼。然而他不知该怎么把馅包进饼皮里,于是直接将馅料铺在面饼上烤,从而发明了比萨……很遗憾,这个流传甚广的“比萨中国起源说”,其实纯属脑补。
事实上,比萨是土生土长的意大利美食。早在古罗马时代,当地人就会在扁面包上加料了,但当时放的主要是香料。16世纪后,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因海港而繁荣发展起来,港口附近聚居着许多渔夫和工人,住房狭小不堪,根本没地方做饭,于是街头食品大为流行。其中覆盖着各种配料的扁面包物美价廉,尤其受欢迎——这便是比萨的原始形态。比萨(pizza)一词便有可能来自希腊语和拉丁语中的“pitta”,意为扁面包。跟以“斜塔”闻名的意大利小镇比萨(Pisa)只是音近,实际并无关联。


18世纪,南美洲传入的番茄走上意大利餐桌,而那不勒斯就出产优质番茄。1734年,那不勒斯的渔夫首先在面饼上添加番茄作为配料,俗称“渔夫比萨”——这是第一款现代意义上的比萨。从渔夫比萨开始,那不勒斯比萨逐渐确立风格:外沿微隆、烤至焦脆的薄面饼,以番茄为主、后来又加上了奶酪的馅料。这些特色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人们对“比萨”这种食品的审美,如今,面饼、番茄、奶酪已经成为比萨不可缺少的三要素。
那不勒斯比萨以纯手工闻名,制作时连擀面杖都不能用,只用手把面团一下下推压展开,形成厚度不超过3毫米的生饼底。除了番茄和奶酪,其他配料主要为罗勒、牛至(一种香料植物)、大蒜、橄榄油。烘烤必须用烧木柴的窑炉,烤制时间不超过90秒。正宗的那不勒斯比萨在其他国家不常见,毕竟跟烤鸭似的,要特意砌一个烤窑才能做。
责任编辑 / 林依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