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威武


文章出自:博物 2019年第01期 作者: 周方易 

标签: 博物餐桌   博物广知   

对如今许多城里孩子来说,野猪可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它们的模样一眼便能认出,它们的足迹遍至国内几乎所有省区,关于它们的传说、故事也数不胜数。可或许是野猪太平凡了,动物园养得少,纪录片出镜少,甚至动物学家也不太关心,这反倒使它们显得比那些珍稀动物更加神秘……

野猪出没请注意

一个夏天的傍晚,在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一条公路边,忙完当天考察的我正和同伴一起散步。经过路边一片灌木丛时,忽然听到有响动,便停下脚步想看个究竟。还没等我仔细张望,只听得“嗖”的一声,一团硕大的黑影从灌木丛中窜出,在我前方五六米外呼啸着穿过公路,消失在另一边的树林里。我吓得半天愣在原地,小心脏噗噗直跳,后来每次想起都心有余悸。

上网搜索一下近年的“野猪伤人事件”,就知道我为什么害怕。2017年11月5日,辽宁庄河一村民在自家玉米地中遭遇野猪袭击,不治身亡。2018年1月31日,陕西安康一头野猪闯进村庄,造成村民一死一伤。2018年8月23日,福建泉州一村民上山放羊时被野猪攻击,重伤不治……

野猪VS.家猪
野猪的前躯占全身的70%左右,后躯占30%,整个躯体呈前宽后窄的“健美体型”,肩胛凸起形成“肩峰”,屁股低且小,气质如同一尊小坦克。而现代家猪则正好颠倒过来,前躯占30%,后躯占70%,肩膀平坦,屁股大又圆,看起来就像一辆公共汽车。这是因为中后躯产肉最多,为了吃到更多肉,人类才把野猪选育“改造”成了这副丰腴的样子。绘图/郑秋旸

在我国民间,有“一猪二熊三老虎”的说法。这倒不是说野猪比黑熊、老虎更厉害,而是因为野猪数量多、分布广,又爱跑到田地里吃庄稼,远比虎和熊更容易和人狭路相逢,被惹怒后又敢于拼命。于是根据代代相传的经验,大家认定野猪的“综合危险系数”最高。

各国文化中的“猛猪”
与被公认懒、馋、笨的家猪不同,野猪在亚欧大陆的许多文化里,都是凶猛威武的形象。印度、希腊、北欧等地神话中的野猪,要么是神灵的坐骑,要么是大英雄力战才能打败的Boss。日本人用“猪突猛进”来形容勇往直前、锐不可当的气势(日语里的“猪”仅指野猪,家猪称为“豚”)。欧洲古代将领则把楔形的攻击阵型称为“野猪阵”,猎人们也常把猎到的野猪制成头颅标本,向人炫耀。

秒杀人类不怕枪子?攻击防御双强悍

上面说的野猪,指的都是现存猪科动物中最“典型”、分布最广的物种——欧亚野猪,仅中国境内就有7个亚种。而放眼世界,东到日本,西到葡萄牙,北到瑞典挪威,南到印度尼西亚,以及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均为人工引入种群),都有野猪的踪迹。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