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咖喱秀


文章出自:博物 2018年第10期 作者: 风蚀蘑菇 

标签: 博物餐桌   

说起咖喱,大伙都知道那是印度的味道。可印度之外也有许多咖喱名吃:日本的咖喱饭、香港的咖喱鱼丸、泰国的咖喱蟹……各地咖喱料理千变万化,在那种香料杂糅成的复杂口味下推陈出新。在名为“咖喱”的旗帜下,究竟有多少种风味?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什么是咖喱

“咖喱”一词来源于印度南部泰米尔语中“Kari”,意思是酱汁。17世纪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时,无法理解各种香料调成的酱汁世界,便把那些酱汁,以及带酱汁的印度风味料理都称为咖喱——这个概念后来传遍世界,除了印度本土。

实际上,当你去到印度,走进一家当地的餐馆,会发现菜单上根本找不到任何一道菜叫作咖喱某某或某某咖喱。因为在印度,人们将数十种香料自行组合搭配,得到千变万化的口味。印度人民对家乡的五花八门的香料配方耳熟能详,根本用不着像外国人那样,用咖喱这个词来统称。

在“非印度”人民眼中,咖喱的定义首先是包合了多种香料的复合调味料。这多种香料中,姜黄、辣椒、芫荽籽和孜然为必选,而小茴香、胡椒、丁香、小豆蔻等也是常用配料。它们组合调制成辛辣浓香的酱汁后,可以增香、增色、增辣,让人食欲大开,还能遮盖住食材的异味,赢得了几乎全世界的青睐。

咖喱之花,开遍全球

按照当今世界的观念,最早的咖喱料理源自印度莫卧儿王朝的“比尔亚尼菜”。1540年,莫卧儿王朝遭外敌入侵,皇帝胡马雍流亡波斯和阿富汗。15年后他王者归来,也带回了钟爱的波斯厨师。波斯厨师最擅长的,就是用酸奶酪腌浸肉类。很快,这个特长便与印度博大精深的香料文化相结合,诞生了比尔亚尼菜——在酸奶酪中加入各种香料,混合成黏稠的酱汁,也就是“咖喱”最早的雏形。

责任编辑 / 林依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