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壳
身上长出个房子


文章出自:博物 2017年第05期 作者: 卢路 

标签: 动物世界   地球村公民   

飞禽走兽,游鱼两爬,脊椎动物能够活蹦乱跳,支撑身体的骨骼功不可没。数百年来,骨骼也是动物学家们做分类、搞鉴定的主要依据,“识骨”可谓动物学的基本功。从本期开始,《博物》将邀请骨骼标本师卢路,讲述隐藏在骨骼中的动物生存密码。先从我们熟悉的小乌龟讲起吧。

龟在壳在,壳亡龟亡

在房价高涨的今天,或许只有乌龟和蜗牛不用为买房发愁——它们把房子穿在了身上。我小时候也曾好奇过:乌龟整天背着壳爬来爬去,会不会累呢?没了壳的乌龟,会是什么样子?后来开始学做骨骼标本,终于有机会仔细一睹龟壳的真面目。

龟壳分为两部分,背甲和腹甲。想看“没壳乌龟”的请看右页大图,在背甲和腹甲之间,除了四肢的骨骼,怎么看不到别的骨头啊?脊椎、肋骨、胸骨……都去哪儿了?

赫曼氏陆龟的背甲盾片,相当于其他爬行动物身上的鳞片。绝大多数种类的硬壳龟,不论水栖陆栖、体型大小,背甲中央都有13块盾片——中轴5枚椎盾、两侧各4枚肋盾。
箱龟的背甲、腹甲可以完全闭合成“装甲盒”。

原来这些骨头,都长到龟壳上了。龟鳖类的背甲,主要就是由变形的脊椎和肋骨组成,而锁骨、胸骨等骨骼则形成了腹甲。它们的头颈、四肢、骨盆和尾巴,也是连在龟壳上的。也就是说,龟壳是乌龟身体骨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独立于身体的“外挂”。给一只乌龟去壳,相当于把它分尸。

龟是长寿的象征,它们的家族也是历史悠久。已知最早的龟鳖类祖先,是距今2.4亿年前三叠纪的祖龟。它的外表跟今天的蜥蜴差不多,但已经有了原始的腹甲、扁平的肋骨。在之后的漫长时间里,龟鳖类的肋骨逐渐变成了片状的“肋板”,相互咬合在一起,与脊椎共同愈合成了坚固的背甲。它们的锁骨、胸骨也愈发扁平,面积扩大,形成了覆盖整个胸腹部的腹甲。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