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奇葩大会


文章出自:博物 2017年第05期 作者: 史静耸 

标签: 动物世界   地球村公民   

作为一个“蛤”丁兴旺的大家庭,蛙类广泛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各种生态之中。凭借卓越的适应能力,它们演化出了各种奇异的样子和生存技能,如同变种人“X战警”一样千奇百怪,个个身怀绝技。

沙漠里面打地洞

—谁说蛤蟆都喜欢水?

—我就住在沙漠里!

沙漠里也有蛙类!虽说蛙类的生存繁衍离不开水,但也有一些顽强的家伙,把家安到了干旱的沙漠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索诺拉沙漠,生活着一类酷爱挖掘、喜欢住地洞的蛙类——锄足蟾科的北美锄足蟾。

泥沙中的北美锄足蟾

锄足蟾的名字,来自它们后腿上的角状凸出物,可以像锄头一样挖土。它们体长不过4~8厘米,却能挖出1米多深的地洞,作为自己的避难所。在地洞里,它们一待就是10个多月,处于不吃不喝的半休眠状态,扛过沙漠里的干旱和寒暑,只待雨季来临。

对锄足蟾来说,雨点落到地面的声音就像冲锋号,能迅速“激活”它们。往往一场雨过后,就有成千上万只锄足蟾突然在地面现身,聚集在积水中争相交配。

雄性北美锄足蟾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丁亮

当地的雨季只有1个来月,成年锄足蟾要在此期间抓紧觅食、繁殖,而它们的孩子面临更残酷的考验——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卵到蝌蚪、再到幼蟾的变态发育过程。沙漠里的积水很快就会干涸,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