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的人也爱吃骨头
放着好好的肉不吃,为何要吃骨头?因为骨头有它别样的滋味。当然,骨头要吃出水平可不是抱着生啃,而是要取其精华,通常有熬骨汤、吸骨髓和吃软骨这三种吃法。

骨汤:浓浓的蛋白与脂肪
“高汤”在中餐里极受重视,因为用高汤替代清水烹制出的菜肴,往往鲜香许多,坊间还有“无汤不成席”的说法。熬制高汤的原料众多,但动物骨骼一定不会少,其中猪骨最为常用。

浓白的骨汤在化学范畴内属于“乳浊液”。
把骨头放入水中,经过长时间熬煮,汤水就变得乳白而浓香—这是由于骨头中的某些物质溶到了水里,主要以蛋白质和脂肪之间的反应为主。骨头中的蛋白属于胶原蛋白,由胶原纤维构成,在碳酸钙包围下,肉眼不能看到。但长时间熬煮后,它会以“分子级别”的形态溶在汤里。至于骨头里的脂肪,则主要来自骨骼末端粘连的结缔组织。
当胶原蛋白分子与脂肪分子在热汤中汇合,就会发生“乳化反应”(详见本刊2016年6月“增稠与维稳”)形成分子团,汤水也因此变成乳白色。而骨汤的香味,则由脂肪分子氧化、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和“美拉德反应”所形成的醛酮类物质提供。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