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脯蜜饯
瓜果界的糖『腌菜』


文章出自:博物 2015年第03期 作者: 艾晓騧 

标签: 博物餐桌   

果脯蜜饯同泡菜一样,同属于腌制品,可用料与工艺,都要比腌菜讲究精妙许多,长久以来一直是零食界的『一哥』级食品。
鲜果要经过高浓度糖水熬煮才能变成蜜饯。
熬煮后的蜜饯再经历晾干便是果脯。

北脯南蜜

果脯蜜饯跟腌菜泡菜颇为相似,都要经过腌,只是把盐换成了糖—不过,它们可不是用糖生腌,而是要先经过糖煮,换句话说,果脯蜜饯都是“熟”的。

世界上最早出现果脯蜜饯的地方并非中国,而是欧洲。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就已经发明出这种吃食,而中国则在魏晋时代才有记载。只不过在欧洲,它们的主流逐渐演变成了果酱,倒是在中国被发扬光大了。

在蔗糖还未被提炼出来的年代,果脯蜜饯都是用蜂蜜来煮的。古籍中记载:把鲜果放入蜂蜜中煎熬,让它们流失掉大部分水分,就可以长期保存,故称为“蜜煎”,后来演变成了“蜜饯”。如果再经晾干处理,便叫“果脯”,“脯”即是干制品之意。

后来到了宋朝,蔗糖开始普及流行,人们就改用蔗糖制作果脯蜜饯。时至明清时代,果脯蜜饯已然成了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盛行的零食。由于地理气候上的差异,果脯蜜饯在北方多要经过晾干的过程,而在南方则不然,所以也就有了“北脯南蜜”之说。“北脯”以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出产的杏脯、苹果脯为代表;“南蜜”则是以广东、福建、江苏等地的糖荸荠、糖姜片最出名。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