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泡菜养成记


文章出自:博物 2014年第12期 作者: 郭亦城 

标签: 博物餐桌   生活百科   

辣白菜是每部韩剧里的另类主角;法餐宴席上,腌橄榄是雷打不动的餐前开胃小菜;日本的寿司、刺身,要配上泡姜才更完整;德国咸猪肘最正宗的吃法是就着酸菜……泡菜在如今流行的异国饮食中,总被视为点睛之笔,身份也立显“高大上”起来。可要论起泡菜的渊源和种类,恐怕要数中国的最为博大精深。别看泡菜在中餐里略显低调,但它也可以腌制得既“炫彩”又“小清新”,就像这坛“彩虹泡菜”。

容器:隔空走气

无论何种泡菜,它的核心制作步骤都是“泡”,所以挑选适当的泡制容器尤为关键。空气中的各种有害细菌、霉菌和灰尘都是泡菜的“天敌”,所以泡制要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进行。但这个过程中,蔬菜还会在酵母菌、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生产不少二氧化碳,要是完全密封的环境,膨胀的气体就会把容器撑爆,因而这个容器不能完全密闭,还得能排气才好——泡菜坛、泡菜瓶都是极好的,别看它们造型简单,却是充满智慧的“神器”。

密封罐也可以用来泡菜,但由于不能排气,通常只能泡短期速成的泡菜。
泡菜瓶:
泡菜坛的密封原理很简单,但因为水无时不刻在蒸发,要时常往水槽里添水才能保持密封性,于是现代的懒人还发明出了泡菜瓶。它其实就是在密封瓶的基础上,又在盖子上多加了个气阀,工作原理类似高压锅:如果瓶内的二氧化碳过多,气压增大,气阀就会被顶起泄出一些气体,等瓶内外气压平衡了,气阀便自动落下继续保持密封。
盖盖加水再放一团点燃的纸,就能检查出坛子的密封性能。
泡菜坛:
又名“水坛子”,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制作泡菜的首选容器,传统泡菜坛用陶土烧制,如今还有玻璃制造的。它口小肚大,坛口外沿有一圈高出几厘米的水槽。当水槽中加入水扣上盖子后,就会形成“液封”状态: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和杂质,要么被水挡在坛外,要么被淹死在水里;而坛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可以通过“水缝”排出去,也就是水槽中偶尔冒出的小气泡。
泡菜坛质量的好坏,对能否泡出好菜影响深远,挑选时除了外观,更重要的是检查“密封性”。往水槽里加少量水,然后点燃一团纸巾丢到坛子里,快速扣上盖子,若水槽里的水被吸进坛内,密封性就够好。这是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纸在燃烧时消耗了坛内的氧气,导致坛内气压降低,水槽里的水就被坛外的大气压顶进坛内。倘若是漏气的,无论纸怎么烧,坛内外的气压仍基本一致,槽中水位也就没有变化。

用具:防油防锈

泡菜在制作过程中是很娇气的,若接触过“油”,时间稍长就会腐坏。因为油中的脂肪在与水长时间接触后,会发生“酸败”产生“哈喇味”。同时,油脂也是霉菌最喜欢的养料,泡菜坛的精妙设计就是为了防霉,若是沾了油就等于给霉菌“雪中送炭”嘛。故而洗菜的盆、切菜的刀板、夹菜的筷子在制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另外,菜刀上也不能有一点锈迹,铁锈的成分是四氧化三铁,有很强氧化性,若泡菜被铁锈感染,泡制过程中会发生过度氧化,容易腐烂。

挑选肉厚鲜亮的蔬菜是泡出『彩虹』的前提。
中国泡菜常用香料:香叶、桂皮、花椒、肉蔻等。

蔬菜:选健康菜,分大类腌

其实,任何蔬菜都可以做泡菜,但要选材得当—既要紧跟时令物候,还要按类别搭配。

做泡菜最好选“时令菜”,是因为这些天然成熟的新鲜蔬菜体内营养物质最丰厚,组织最健全,俗称“肉厚硬健”—肉厚指细胞壁、纤维素等机体组织很厚实,被盐浸渍后,即便失水也不破损,泡菜也就不易碎烂。硬健则指蔬菜内的养分,主要是糖类含量很高,能促进乳酸菌繁衍发酵,使风味更浓郁。

若是几种蔬菜混在一起泡制,尽量选同一类型的—这个类型是指它的食用部位,块茎类尽量与块茎类泡在一起,叶菜类、果实类都是如此,这样才能保证大致同时泡好,吃起来口感也差不多。不然,拿大白菜和萝卜一起泡,萝卜还很脆的时候,白菜叶都蔫烂了。

制作“彩虹泡菜”在满足以上所说的条件外,还要挑选那些颜色鲜艳亮丽的。所以本次选用的蔬菜分别是:白萝卜、圆白菜、美人椒、胡萝卜、红彩椒、黄彩椒、黄瓜和紫甘蓝。

配料:盐造的脆嫩

泡菜最主要的配料就是盐,它在泡制过程中,既起到脱水防腐的作用,也能改变菜的味道口感。盐能脱水防腐大家都知道,对蔬菜和微生物来说,盐改变了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于是细胞内的水分向外流失,导致蔬菜脱水,细菌死亡。对味道口感的改变,则是盐中的金属离子在起作用。味觉刺激上,盐中的钠离子与蔬菜发酵产生的氨基酸,能最大限度产生鲜味,而它又能限制发酵产生的乳酸酸味—若乳酸过多,钠离子就会削弱酸味对味蕾的刺激。而在咀嚼口感上,粗盐中的钙离子会与蔬菜里的果胶形成“果胶酸钙”胶体,填满细胞间因失水产生的缝隙,将细胞粘黏住,使蔬菜组织不会软塌塌,吃起来很脆嫩。

要想让泡菜达到这般口感,就不能用超市里买的精制食盐,因为它经过提纯后几乎只剩氯化钠,缺少钙离子,这也就是为何腌制传统泡菜时,都要选用粗盐的缘故。但如今粗盐很难买到,所以有时只能人工添加些钙离子,也就是在盐里混入很少量的碳酸钙或氯化钙,一般的化学试剂店都能买到,实在没有加半片钙片也可以。

至于添加其他调料,则是为了让泡菜口味更多元化:西式泡菜中常加茴香、莳萝、罗勒和芫荽,中式泡菜则常用辣椒、姜、花椒、香叶等。我们依个人口味添加即可,但量不要大,不然会夺去泡菜原本的风味。

清洗整形后的原料们。

洗菜、切菜:

蔬菜整形课

蔬菜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表面带有残留的土壤、农药和很多微生物,一定要清洗干净。如若实在不放心,还可以放入浓度为0.05%~0.1%的高锰酸钾溶液里浸泡一会儿。而后就要对蔬菜进行精修了:去掉老皮、粗筋和须根,再把上面的黑斑、疤瘌和烂点挖去,确保它的“纯洁性”。最后就是切块,把它们切成大小规格差不多的形制,除了好看和方便之外,泡的时候也容易入味。

晾后轻微脱水的“菜菜们”
先洗“盐水澡”!
泡盐水澡会让蔬菜渗出少量汁水和色素,这碗水变色主要是紫甘蓝的缘故。

晾晒:

“轻重”日光浴

切好的蔬菜还要先晾晒,晾晒时间要“服从”于它的泡制时间和种类。像萝卜、豇豆和蒜苗这类“肉厚”的蔬菜,通常泡制时间较长,大约半天的光景晒到微蔫为好,泡制时更容易吸收汁水。而像圆白菜、芥菜等叶菜,泡制时间较短,花1个小时左右把表面附着的水分晒干就好,泡出来颜色更鲜亮。

预处理:来泡“盐水澡”

别以为晒完就可以直接泡了,蔬菜在入坛前还要先经过一道预处理工序—洗“盐水澡”。将晾好的蔬菜放到浓度约25%的盐水中泡一阵,“杀”出些水分,并渗透进少量盐味。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蔬菜在正式泡制时,突然遇到高浓度盐水而大量渗出汁水,导致盐水浓度降低,使泡菜达不到预期的咸度,也不利于防腐。另外这个过程还能把某些菜中的苦涩味和土腥味去掉。

当然,预处理的时间也要依蔬菜种类而定。圆白菜、莴笋通常要让它们保持清脆和鲜亮,所以就不能泡太久,1个小时就足够了。而像豇豆、仔姜这样肉质较厚的,则需要多泡一阵,差不多得2、3个小时。为了让彩虹泡菜的“七色光”更炫,本次的洗盐水澡时间定在1个小时。

老盐水
乳酸菌片和乳酸菌粉末

配盐水:有料的老盐水

真正让泡菜产生出独特风味的,是泡制时的盐水—它里面除了盐,还有能促进它发酵的物质。这就好像炖酱肉时,讲究要往新汤里兑些老汤,来促进风味形成,泡菜也需要加“老盐水”,它里面含有之前发酵时产生的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使泡菜能快速进入发酵的轨道。同时,这些细菌的存在还能抑制有害菌种,使泡菜不易腐坏。

在没有老盐水的情况下,为达到同样效果,也可以在新盐水中添加少量乳酸菌粉末,通常1升水加2、3克就足够了。另外,为了让乳酸菌有充足的养料来快速增殖,还可以适当加入些它们最喜爱的食物:白糖或红糖。

1.按彩虹色分层干装
2.中途放入调料笼
3.装坛完成
4.加入盐水
5.水封
6.正式开泡
成品

装坛:先放水or先放料?

装坛是制作泡菜的最后一步,根据蔬菜的特性,一般有“干装法”和“湿装法”两种。干装法是针对那些密度较小、或能产生较大浮力的蔬菜,比如辣椒、圆白菜等,要先码放菜再倒入盐水,若是反过来,这些蔬菜就会一直漂浮在水面上,影响填装。湿装法则适用于萝卜、仔姜等实心大块的蔬菜,因为它们放水里就能自行沉底。

为了让彩虹泡菜呈现出分层的效果,只能选择干装法。将处理好的蔬菜依照七色光的顺序层层码放,并在中途适当放入些香叶、花椒等调料,而后倒入配好的“洗澡盐水”。扣上盖子后,千万别忘给水槽加水来形成液封。

此时,坛子里的蔬菜是七彩分层的,等到7、8天之后,盐水的颜色变得浑浊了一些,就可以正式开坛,品尝这一坛酸爽脆嫩的“彩虹”了。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