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肉
少点水分更有味儿
人类制作干肉的历史大概有几千年了。春秋时期,孔圣人收徒时,如果学生交不起学费,也可以用“束修”十条来代替,这个“束修”便是晾成条的干肉。在欧洲中世纪时期,教会为了鼓励夫妻和睦相处,规定凡二十年间未曾吵过架的夫妻,都可以到教堂领取一条风干的肉。

脱水抗菌,留下异香
鲜肉变成干肉后,就算没有冰箱、保鲜袋,也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质,这是何解?
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滋生,是肉类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汲取肉中养分,是通过液体渗透的方式,这就必须要有水的存在。通常,鲜肉的含水量在60%左右,可要是变成干肉,水分只剩下不到15%,无法再形成渗透作用,也就断绝了微生物存活的希望。说句倒胃口的话,干尸、木乃伊能保存几千年不腐坏,也是这个原理。

挂起来风干,是任何一种干肉都要经历的过程。
为了使鲜肉变干,人们往往都采用风干或烘干两种方法。而无论用哪种方法,人们发现干肉都带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这种香味是熟肉所不具备的—这是因为鲜肉在变干肉过程中,还伴有发酵。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