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挞,小碗弄乾坤


文章出自:博物 2012年第04期 作者: 时阳 

标签: 博物餐桌   生活百科   博物广知   

面皮像个浅浅的小碗,香甜的蛋浆凝固其中。700多年前,它在英国的宫廷中诞生,今天它在全世界流行。
外皮玩花样原来,蛋挞也有国籍之分:单层挞皮,皮的味道像黄油饼干的,那是传统的英国蛋挞;多层挞皮,仿佛薄脆版的中式千层饼,则是祖籍葡萄牙的蛋挞。既然人家已经做出了花样,吃馅料的时候,不妨也看一看,品一品挞皮的味道吧

英国国王的甜点   

1399年,英国国王亨利四世正式加冕,国王在皇宫里大宴宾客。宴会的最后一道菜照例是美味的甜品,当仆人们端着擦得发亮的盘子进来时,从国王到贵族,大家都心满意足地笑了——果然是“蛋奶糊馅饼”(Custard tart的直译)——当时最流行的高级甜点,亨利四世的最爱。

这个蛋奶糊馅饼,算得上是今天各路蛋挞的老祖宗了。最早由英国皇宫中的一位女仆发明,据说灵感来自于西式馅饼——在一块面皮上铺放馅料,然后烘焙而成的一种甜品。蛋挞传到中国之后,大概是看到馅料金黄,又含有鸡蛋,就取“蛋”字,加上英文“tart”的音译,组合成了蛋挞的名字。所谓“挞”,就是指西点中馅料外露的馅饼。

只吃蛋浆不吃皮?

亨利四世之后,亨利八世和他的女儿,后来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都非常喜欢吃蛋挞,以至很长时间,皇宫里囤积着大量蛋挞以供随时享用。不过那时,蛋挞只属于上流社会,而且贵族们只吃馅,不吃皮,因为皮太硬了。

当时,蛋挞皮纯靠手工捏制,不像现在有专用的蛋挞模具,只要把揉好的面皮放在里面塑型,一起放到烤箱烘焙就行了。为了保持蛋挞小浅碗的造型,挞皮需要做得很硬。另外,当时砂糖是非常昂贵的奢侈品,只能在蛋浆馅料里加一点,挞皮则淡而无味,更不好吃了。于是,贵族们吸食完蛋挞里的蛋浆,外面的面壳就直接扔掉。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