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
砸开的是美味,不砸是艺术


文章出自:博物 2012年第05期 作者: 时阳 

标签: 博物餐桌   生活百科   博物广知   

核桃作为大众零食历史悠久。它不光有各种吃法,本身的种类也很丰富,甚至还可以拿来把玩。

老外还是土着   

话说张骞出使西域,在伊朗高原附近看到了一种树上结的坚果,外皮坚硬,敲碎后,里面的果仁香脆好吃。他觉得这个东西不错,就带回了中原。四百年后,西晋学者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故以胡羌为名。”像很多从西方传入中国的食物一样,这种坚果被归在“胡”姓里,大概因为果壳长得近似桃核,加在一起成了“胡桃”,后来人们更愿意叫它核桃。

1972年,考古学家在河北南部发现了核桃的遗迹,时间远远早于张骞出使西域,由此推断,中国也是核桃的原产地之一。

不过对于喜欢核桃的人来说,才不管它是老外还是土着呢,只要好吃就行了。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也不做,敲开即食;也可以加盐炒出咸味核桃;讲究点的,再撒上花椒炒成椒盐核桃;偏爱甜食的,把核桃仁外面裹上糖浆,就做成了“琥珀核桃”。在老北京,还有一种小吃叫核桃酪,先把核桃仁放在热水里泡,剥掉苦涩的薄皮,再加水磨成核桃浆,和枣泥、米浆一起煮熟,枣香上加核桃香,浓稠顺滑特别香甜。据说慈禧太后特别爱吃核桃酪。

皮薄方便,个小更香

人们变着花样吃核桃,而种核桃的人也没闲着,培育出了外壳又薄又脆的薄皮核桃。一般的核桃壳都很硬,用工具又敲又夹很费劲,而这种薄皮核桃,只要把两个核桃放在手里,用力一捏就能把壳捏碎。据说外壳最薄的只有0.3毫米厚,所以大家又叫它们“纸皮核桃”。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