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蔬菜大汇总
文章出自:博物 2005年第12期
滋养全世界

通读世界的农业传播史,瓜类蔬菜的特点总是特别地鲜明:分布地域广,传播线路长,生根发芽快,文化味道浓。
从地域分布来讲,瓜类蔬菜几乎涵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丝瓜起源于亚洲、佛手瓜起源于美洲、甜瓜起源于非洲……只要是在热带或亚热带区域,都会发现它们的身影。尽管在故乡总是默默无闻,但是生来的漂亮果实、香嫩味道却注定会使得它们远播各地。伴着人类文明传播史上的驼铃声声和航船颠簸,西瓜开始借陆上丝绸之路走向东方,而冬瓜也由郑和的船队向西方世界蔓延。很快,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认识了这些适应性强的果实,并且纷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进行培育,于是它们的颜色更加丰富、味道更加细腻,逐渐成了饮食中的必需,有些甚至是文化风俗的必需,比如万圣节的南瓜灯,又比如能音善律的葫芦丝。

蛇瓜(Trichosanthes anguina),葫芦科栝楼属,别名印度丝瓜、蛇豆等,起源于印度、马来西亚,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和澳大利亚。
主要以食用嫩果为主,嫩茎和嫩叶也可食用,果实成熟后有苦味,观赏或饲用。叶掌状,5-7裂,边缘有锯齿,雌雄异花同株,雄花为总状花序,白色。

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葫芦科葫芦属,别名瓠子、蒲瓜等。原产赤道非洲南部,中国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瓠瓜子出土,说明7000年前中国已食用瓠瓜。
以食用嫩果为主,瓠瓜的果实呈长圆筒形或腰鼓形,皮色绿白,幼嫩时的白色绒毛长大后消失。

甜瓜(Cucumis melo),葫芦科甜瓜属。别名香瓜、果瓜、哈密瓜。起源于热带非洲的几内亚,经古埃及传入印度,进一步分化出薄皮甜瓜,再传入中国,中国是薄皮甜瓜的初级和次级起源中心。
叶片近圆形,边缘有波纹或锯齿。果实成熟时果皮有不同程度的白、绿、黄或褐色,或有条纹和斑点,有的有香气。

西葫芦(Cucurbita pepo),葫芦科南瓜属。别名美洲南瓜,原产北美洲南部。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栽培,现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欧、美洲最为普遍。
以食用嫩果为主,叶宽三角形,掌状深裂。雌雄异花同株,花黄色。果实多长圆筒形,表面平滑,种子扁平,灰白色或黄褐色。

佛手瓜(Sechium edule),葫芦科佛手瓜属。别名阳茄子、土耳其瓜、棒瓜、拳头瓜等。原产热带美州。
嫩果微甜,可生食,嫩叶、块根都可食用,叶片膜质掌状线裂,雌雄同株,总状花序。果实肉质,表面有不规则浅纵沟,绿色或淡白色,种子卵形。

黄瓜(Cucumis sativus),葫芦科甜瓜属,别名刺瓜、胡瓜、青瓜等,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地区。随着南亚民族的迁移和往来,黄瓜向东传播到中国南部、东南亚各国及日本等,向进入南欧及北非各地,并进而传播到中欧、北欧。
以食用嫩果为主, 叶五角掌状,深绿色,有茸毛。花雌雄同株,黄色。外果皮有瘤刺。

丝瓜(Luffa cylindrica),葫芦科丝瓜属,别名天罗、布瓜、天络瓜等,原产亚洲热带地区。
以食用嫩果为主。老丝瓜风干后,剩下的维管束网络,俗称菜瓜布,是东亚地区厨房的传统清洁工具,叶片掌状5裂,缘有锯齿。花黄色或淡黄色,种子椭圆形,扁平,黑色。

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葫芦科栝楼属,别名瓜蒌、药瓜、栝楼蛋,原产中国,是我国着名的药用植物。果实入药称栝楼皮,种子入药称栝楼仁,块根入药称天花粉。
叶有长柄,花白色,雄花成总状花序,果实球形,成熟时金黄色。

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葫芦科葫芦属。原产印度。
嫩果可食用,成熟后的果实可作各种容器,还可以制成乐器、工艺品。叶片边缘有小齿,花白色,果实中间细,上、下部膨大,成熟后果皮变木质。
由于瓜类蔬菜大部分都含水90%以上,它们一直是餐桌上的清火祛毒佳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庞大的家族,正在通过每个成员的独特个性,源源不断地滋润着世界。
葫芦科果实的秘密
细心观察你吃过的瓜类蔬菜,几乎横切面都会呈现类似于图中的样子。瓜类蔬菜的果实在植物学上被称为“瓠果”,这是葫芦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是由三枚结合的心皮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浆果,我们食用的果实的肉质部分是由子房和花托共同发育而成的,种子则散落其中。
责任编辑 / 张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