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蛋大有学问


文章出自:博物 2006年第11期 作者: 李晓东 

标签: 博物餐桌   生活百科   

五彩斑斓的彩蛋张扬着初春的勃勃生机,它们是复活节上最受欢迎的礼物。每天,有成千上万个鸡蛋以不同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是你真正了解这个几乎天天见面的朋友吗?想知道关于鸡蛋的事,食品系的同学最有发言权了。
供图/IC
结构不简单
鸡蛋的结构?不就是蛋壳、蛋黄、蛋清嘛!还是擦亮你的眼睛再仔细看看吧!
蛋壳外膜:一种透明、可溶性的胶质黏液干燥后形成的膜,相当于现在的GORE-TEX,绝对的防尘透气材料。
蛋壳:93%的碳酸钙,上面密布气孔。
蛋壳下膜:由两层紧紧相贴的膜组成。由于外界温度低,蛋的内容物收缩,所以两层膜会在蛋的钝端分开,形成一个双凸透镜状的空间,称为气室。气室的大小可反映鸡蛋的新鲜程度。
蛋白:也就是蛋清,一种胶体物质,颜色微黄。实际上由外向内可分四层。
蛋黄:由于昼夜代谢率不同,蛋黄其实有黄卵黄层、白卵黄层两部分,它们交替形成深浅不同的同心圆。

“从今天起,你们每人每天都要吃一个鸡蛋!”还记得高三第一堂生物课,老师说的头一句话。当时,大家心里就嘀咕4个字“补充营养”。经他提醒,许多同学开始把鸡蛋当作美食。可在大家养成吃鸡蛋习惯后的某天,老师突然在课堂上问:“平常大家吃的鸡蛋是一个细胞吗?”全班顿时一片沉默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那不是一道简单的问题。

从细胞到鸡蛋

想先要找到正确答案,先来看看鸡蛋是怎么诞生的吧。“鸡蛋”刚开始不过是一个卵子,说的专业一点是单个雌性生殖细胞。她产生于母鸡的卵巢中。诞生一段时间之后,不断有一层层的卵黄袭来,累积在她的身上。经过卵黄的层层累积,卵子逐渐增大成熟,改名叫卵黄了,也就是后来的蛋黄。

打蛋的时候会看见卵黄有深有浅。实际这是由于母鸡新陈代谢速度不一样引起的:白天代谢速度快,分泌卵黄为深色,反之为浅色。

“卵巢”的任务已经完成。于是,卵黄离开温暖的“家”,坠入体腔,落入输卵管。输卵管是一条弯曲的长管子,卵黄在管子的漏斗部停留大约15分钟,与精子相遇并进行受精。当然,没有精子的话,就继续往前走。穿行在输卵管深邃的通道中,卵黄陆续穿上了T-恤(蛋清)和外套(蛋壳下膜)。不久,大量的碳酸钙及少量碳酸镁向它砸去,堆积而形成了蛋壳。直到它横空出世,母鸡还不忘记给坚硬的盔甲涂一层防腐剂——一种胶质状黏液涂布了蛋壳外表,给了它最后一道保护。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