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
中华粮食世家


文章出自:博物 2011年第02期 作者: 艾晓 

标签: 博物餐桌   

五谷丰登,在新年吉祥话里依然常见。五谷,就是粮食,是人们食物中最平常,却又最重要的一类。尽管我们天天都吃,但相信仍有很多朋友跟孔老夫子一样分不清楚,在餐桌上、超市里能分清的,长在田地里就不一定了吧。今年春节读了《博物》,看谁还能再说我们“五谷不分”?

五谷-不止五种

民以食为天,吃可算是民生大事。在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中,淀粉类食物一直唱主角,要不怎么叫它“主食”呢。虽然主食的种类万万千,但制作原料无一不是“五谷”。

“谷”的本意是指有壳的粮食,种类细分起来有几十、上百种,但老祖宗把它们分成五类,传下“五谷”之名。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五谷”有很多版本,其中最主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周礼》中记载的“麻、黍、稷、麦、菽”,另一种则是《孟子》中记载的“稻、黍、稷、麦、菽”。

或许就像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爱米饭,一种版本有麻无稻,另一种有稻无麻,也是因为地域差异。当时,北方种稻量有限,论资排辈,稻还不算主要粮食作物;而在南方,却是以种稻为大,但无论如何,稻、黍、稷、麦、菽、麻这六类作物,都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最重要的农作物。

另类五谷

在民间,还有一种将“五谷”分为“天谷”、“地谷”、“悬谷”、“风谷”和“水谷”的另类划分:“天谷”是指稻、麦、高粱等籽实长在顶上的作物;“地谷”是花生、番薯等长在地下的作物;“悬谷”是豆类、瓜类等籽实生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则是菱角、藕等水生作物;唯有“风谷”比较特殊,是指通过风媒传粉的作物,比如玉米。这个五谷版本一看就知道不够古老。因为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都来自美洲新大陆,而且产量都相当高,传入几百年来,逐渐成为中国人的重要粮食。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