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变色龙2
标签: 博物餐桌

食材们从生到熟所发生的变化,并非全是烹饪技术能及,有些是它们自发改变的:比如青虾熟了就变红;生鸭蛋用石灰包裹后,蛋清蛋黄会变黑;鲜肉一煮就不再鲜红……(详见本刊2009年10月号《餐桌上的变色龙》)。因为食材中的成分在生熟变化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人眼才能看出颜色的改变。其中两种反应最为常见——褐变反应和叶绿素变性。
褐变反应 有的好看,有的难看
褐变反应就是食物颜色往棕褐色转变,比如白净的鸭子进了烤炉,再出来时就是棕红的烤鸭,削了皮的苹果放置一会儿就会长出棕斑。不过,尽管视觉效果类似,但“褐变”却是因4种不同的化学反应造成的。
焦糖化反应:糖色是怎样炼成的
糖的种类(详见本刊2012年11月“糖的N次方”)非常多,其中有一类称为焦糖的,是蔗糖经小火煎熬得来,颜色棕红透亮,并带有焦香味,中餐烹饪里管它叫“糖色”。
白花花的蔗糖,在水或油里熬煮,当温度达到150℃以上,分子间就会发生脱水及缩合反应,并挥发出某些醛、酮类物质,产生焦香味,熬煮时间越长,缩合的分子越多,糖色也就越深,焦香味越大,这就是焦糖化反应。冰糖葫芦、拔丝红薯所裹的糖衣,便是由此得来。倘若“糖色”继续不停地熬下去,最终将形成黑色、焦糊的炭化物。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