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秘宝
调味香料演义


文章出自:博物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彭鹏 

标签: 博物餐桌   博物广知   

无论在厨房里或者餐桌上,调味香料早已为我们熟知,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花椒、大料,还是西方常用的胡椒、桂皮,除了品尝它们的味道以外,这些香料的来源、传说与演化,也同样值得品味一番。胡椒是因为火烧所以呈现黑色?天堂里的众神以桂皮为食?还有所谓“豆蔻年华”中的豆蔻,莫非古人用食品来形容少女?让我们追随着香料的味道,去追溯这些调味料们堪比黄金的辉煌事迹。

胡椒

烈火焚烧的宝藏

在遥远而幽暗的峡谷中,生长着一些美丽的树木,这些树木上挂着一串串价值连城的香料,它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宝藏。传说中的宝藏,自然会有魔物把守——峡谷中处处藏匿着看守香料的毒蛇,它们把长长的身体盘曲在香料树上,一心一意地守护着的宝物。蛇的长舌一伸一缩,仿佛喷射着蓝色火焰,它们口中喷出剧毒的气息,即使飞鸟都无法从山谷上方经过。勇士们为了取得宝贵的香料,放火烧毁了山谷,驱走毒蛇,在被火烧成焦黑色的树木上,勇士们终于采摘到了珍贵的胡椒。所以胡椒常常是黑色的——被大火烧焦了。

胡椒·黄金香料
胡椒原产于东南亚,隶属于胡椒科胡椒属,为多年生木质攀援藤本,果实作为调味香料食用。中世纪的欧洲,胡椒的价格甚至超过黄金,能够食用胡椒也被看作是身份、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至于如今餐桌上的黑胡椒和白胡椒,都是源于胡椒果实——胡椒果实未成熟前为绿色,而后颜色渐渐变为鲜红,这个时候摘下、发酵、晾晒,就能得到黑色的胡椒;白胡椒则是等到胡椒果实完全成熟,而后再采摘、去皮所得。

这一关于胡椒与勇者的传说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对于中国而言,相传胡椒在张骞通西域时,从胡人那里被带入中原,因而得名为胡椒,倘若当初连同火烧山谷的故事也一起传入我国的话,恐怕如今的胡椒,没准会被命名为“糊椒”。中世纪时,关于这种高贵而神秘的香料的传说数不胜数,还原到如今的认知领域,传说就需要被加以批注:首先胡椒不是树木,而是藤本;其次黑胡椒焦黑的颜色,只是加工时正常的颜色变化;还有,那个生长胡椒的遥远峡谷,应当在印度西南地区——野生胡椒的发源之地。

自古罗马时期开始,胡椒就已作为一种奢华的调味料,身价显赫。中世纪欧洲的上层贵族们常年食用肉类,在没有鲜肉的季节中,为了给风味大减的腌肉、火腿等制品添加香味,以便促进食欲,大量的有钱人家使用胡椒、桂皮等香料来加工食品。在南亚、东南亚等国盛产的胡椒,被销往阿拉伯南部,然后由阿拉伯商人的骆驼队携带着穿过大漠,到达威尼斯等港口城市,最后运往各个欧洲国家。一来奇货可居,二来运输成本高昂,因而胡椒的价格甚至能超越黄金。在当时,胡椒可以用作妇女的嫁妆、租税,还可以直接用作对士兵的报酬和奖赏。香料成为了身份的象征。当时有一句骂人用的俗话:你买不起胡椒!

精明而善于编造故事的阿拉伯商人为了保守秘密,赚取利润,以胡椒为主角编造了很多神奇的故事,以此来保持人们对香料的神秘感并增加其卖价,当时的很多欧洲人大多对此深信不疑,甚至一些历史学家都信以为真,所以,中世纪的欧洲流传着许多夸张而有趣的香料传说,比如胡椒、毒蛇与被焚烧的山谷。对于阿拉伯人垄断的不满,对于神秘胡椒产地的向往,导致了大航海时代宏伟篇章的展开,探险航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寻找价格超越黄金的香料。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