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传奇
标签: 博物餐桌

叫我怎能不爱它
是的,正如你所看到的,很多人把糖与蛀牙、肥胖联系在一起,可那并非全部的真相。我们为什么爱吃糖?最重要的一点被我们忽略了:人类对于糖的好感,源自本能。

爱吃糖也许是人类天生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我们就对甜的食物更感兴趣。而我们降生之后得到的第一份食物——母乳,也是甘甜的。供图IC
这场追逐甜味的旅程,早在我们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开始了。科学家们发现,味觉形成后,尽管没有机会直接接触任何外界味道,胎儿却已经表现出对甜味的偏好,如果维持生命的羊水糖分高,他就会加倍吸入。而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得到的第一份礼物——母亲乳汁,也是甘甜的。出生仅几个小时的婴儿能明确表示对甜味的喜好和对酸味的厌恶,初学走路的孩子则对不同浓度的甜味十分敏感。这些绝不是巧合。
据研究,口腔中对甜味的感受体,直接连接着大脑中分泌“脑内啡”的区域,脑内啡是一种由脑垂体分泌的类吗啡激素,能起到止痛和产生愉快感的效果。所以,心情不好或者紧张的时候,很多人都用吃糖来缓解。不仅如此,糖还可以马上转化成热量,让你精神起来。学校运动会的耐力项目开始前,我们总会为运动员准备巧克力等糖果。而在西方现在有种叫“救生圈”的糖,因为形状长得像救生圈而得名——饥饿难耐时,吃上一颗,很快就会让饿感消失。

回到童年
关于Lollypop的起源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很多语源学专家推测它源于北方英语的方言lolly(舌头),可能因为小孩子们多喜欢用舌头舔吮棒棒糖,使lolly后来具有了棒棒糖的含义。最初,棒棒糖只是一块硬糖。1958年,当这种带棍的糖果第一次推出时,居然拯救了当时快破产的生产厂家。
甜味不仅是人之大欲,同样也是“鬼神”的大欲。春秋时期的大诗人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写道“有柘浆些”,所谓“柘浆”就是甘蔗汁。甘蔗汁被用于祭祀,古人认为鬼神也喜欢甜味。直到今天,很多民间祭祀都把糖果作为美味敬献祖先和神佛。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送灶神的传统年俗,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供品就是灶糖,人们认为糖可以糊住灶神的嘴,免得他到玉帝面前说世人的坏话。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