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茶
浸泡水中的花朵


文章出自:博物 2007年第06期 作者: 邱仲恒 

标签: 博物餐桌   生活百科   博物广知   

沸水浸泡着花朵,水色或淡黄,或深红,或浅蓝,散放异彩;花朵或玫瑰,或贡菊,或金莲花,或熏衣草,随水飘摇——如此曼妙的饮料,美其名曰“花草茶”,为如今时尚青年所喜爱。尽管喝花草茶的时尚由欧洲传入,但在我国,泡花饮水的习俗却可追溯到千年之前。谁是“喝花”的始作俑者?不同花草茶的功效如何?有没有“花草茶道”和特殊的冲饮工具?伴着花草茶的艳丽和清香,让我们来把答案一一揭示。

追随贵妃的时尚?

无论是餐桌上的蒜茸西兰花,还是宫廷小点心中的玫瑰花瓣丝,抑或涮羊肉时必不可少的韭菜花调料,如此这般地把花直接吃到嘴里去,花朵早已失去了优雅的形态,约莫算是种暴殄天物的吃法,无异于花间喝道、煮鹤焚琴、吃西施馅的人肉包子。而与之相反,另一类温文尔雅的方法是,用水把花浸泡了,让花朵中蕴藏的日精月华溶于水中,当作饮品,不仅喝下了花草的独特香馨,同时也可观赏容器中着了淡彩的水波,以及水中娇柔飘逸的花朵姿态,当算是双重的享受。

有人把泡花饮露的历史上溯到屈原的年代,楚辞有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残菊之落英。”菊花倒是确可用于餐饮,但木兰的花瓣虽然肥厚多汁,放在嘴里咀嚼一番却一定是苦涩中带些辣味,因而屈原老先生写的诗句多半属于神游状态,并未付诸行动。倒是晋代的葛洪明确指出:“白菊花汁、莲汁、樗汁和丹蒸之,服一年,寿五百年。”语虽夸张,至少说明人类开始惦记花草的汁液了。至若唐宋年间,泡花饮用已渐成风尚,茶中添加茉莉、丹桂以增香气,比比皆是。

杨贵妃与花瓣浴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杨贵妃洗花瓣浴正史中虽未记载,但相关情景却多在民间流传:一说杨贵妃祖上有西域血统,如洋人一般,带了散发体臭的基因,只好靠花香沐浴来弥补;一说杨贵妃得了异人传授,吃花饮露以养娇颜。如今看来,无论利用花草增进体香还是养颜护肤,都非毫无科学依据可言。绘图/黄钧升

泡花饮水的名人或许该推贵妃杨玉环,民间相传,春寒赐浴华清池,杨贵妃与百花共浴,池中水雾,皆带花香,而贵妃间或饮此池中之水,于是常年身被香馨之气。这段野史或许只是杜撰,毕竟喝洗澡水需要超凡的勇气,但足可见,唐宋年间人们已有觉悟,饮花草之琼浆,或可使周身散发体香。如此运作的美女还有乾隆爷宠幸的香妃,正如金庸笔下所载,香香公主不吃别的,只吃花瓣,于是身带花香;同样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桃花岛黄药师的“九花玉露丸”,以奇花和以甘露调制,恐怕是借鉴了曹雪芹笔下薛宝钗的“冷香丸”。

以花草炼制丹药或许带有中国特色,但近年来泡花饮水、美其名曰“花草茶”,却似乎是从国外流传而来。欧洲人原以药草为原料,浸泡饮水,调理身心,和中医的手法有些不谋而合。直至18世纪末,浸泡的草药逐渐变为花草,添了美观,受众也更为广泛,并最终演化为时尚,其中尤以法国为甚。到了20世纪80年代,如此的做法首先入侵我国台湾,继而广泛流传,并将Herbal Tea一词译为“花草茶”—— 倘若直译为“草药茶”,或许泡花尚不至于如此流行。拉丁词根“Herba”本来泛指草本植物,翻译中加了个“花”字,便立即吸引了向贵妃、香妃之流看齐的青年才俊、靓女少妇。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