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
秋天的风尚

谁在爱着它
《周礼》中载有“蟹胥”,据说就是一种螃蟹酱,可见至少早在2000多年前,螃蟹已作为食物出现在我们祖先的筵席上了。不过把吃螃蟹当成一种优雅的事,是从晋代着名的隐士毕卓开始的,此君曾临江而叹:“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言下之意,能吃到螃蟹,人生就很满足了。自此,文人墨客便对螃蟹情有独钟了起来。
而螃蟹的鲜美味道,更引出了众多溢美之词。清代名士李渔,嗜食螃蟹,人称“蟹仙”。每年,当螃蟹未出时,李渔就将钱存起来,等待螃蟹上市。家人见了,都笑他“以蟹为命”,他说 “独于蟹螯一物,终其身皆不能忘之……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绝口不能形容。”中心思想其实就是想说“螃蟹好吃”。诗仙李白持螯举觞时,不禁脱口而出,“蟹螯即金液”。苏东坡也直言:“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第一个吃蟹的勇士
鲁迅亦是爱蟹之人,在《今春的两种感想》一文中,他写道:“……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自此,“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了一句俗语,形容那些敢于尝试的勇敢者。
那么到底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相传几千年前,螃蟹还不叫螃蟹,因它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故称之为“夹人虫”。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结果夹人虫太多,延误了工期。巴解想出一法,在城边掘条围沟,围沟里灌进沸水。夹人虫一过来,就纷纷跌入沟里烫死。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引人的鲜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壳掰开来,一闻香味更浓。便大着胆子咬一口,谁知味道竟十分鲜美。于是害虫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以纪念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