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八件
老北京的过年点心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2期 作者: 艾华华 

标签: 北京   文化文明   博物餐桌   酷玩意儿   

2月又到了春节。在北京糕点铺的生意分外红火,来购买“京八件”的人络绎不绝。“京八件”是一种老北京的点心“套餐”,成盒出售,每盒都包括八样不同的糕饼。逢年过节,就是“京八件”最流行的时候。

大明皇帝“点心控”

话说大明王朝的第十二任皇帝明穆宗,是个零食控,尤其喜欢各种糕点果饼。某天闲暇之余,穆宗皇帝突然有点犯馋,就把“甜食房”的主管召来,甜食房是当时专门负责给皇帝做点心的。穆宗发话了,现在哪种糕点最流行、最好吃啊?统统给我端来吧。“全上来!”这可有点儿难为人,不过这位甜食房主管相当精明,认真揣摸了一下圣意——反正搞出花样,显出很丰盛状,让领导满意开心就好了。没过多久,一盘精巧的果饼就端上来了:一共有八种花样,每个表面都印着“福禄寿禧”的红样,品相吉祥,入口也香甜,穆宗吃了果然龙颜大悦。

据说,征服明穆宗的“八件”就是今天“京八件”的鼻祖。到了清朝,糕点方子流落民间,于是平民百姓也能吃上“宫里”的点心了。

如今,传统的“京八件”由面粉、油、白糖等和面擀皮,再包馅、烘烤而成。根据馅料不同分成“上四样”和“下四样”八种。“上四样”上各印有“福禄寿禧”四种字:福字饼、禧字饼是白糖、蜂蜜馅的;寿字饼加了玫瑰花瓣;禄字饼则是山楂馅做的。“下四样”分别是:象征财富的银锭饼、取谐音“吉庆有余”的鸡油饼、寓意早生贵子的枣花饼,还有做成书卷样子的卷酥饼,含有状元及第的美好祝愿。

京味源头,远纳八方

实际上,北京这些“御膳出品”的糕点,论起源头来几乎都是民间的“仿货”。明穆宗在没即位之前,经常派人到东长安街买零食,做了皇帝之后,还对街头的美味念念不忘。甜食房深谙皇帝心意,便到那些糕饼店“卧底”,偷学制作方法,又花费不少银子采购原料,仿制了一些出来。皇帝都能很专业地品尝出每种的出处,并且很得意地告诉御厨们,这些“高价”点心,在街上5文钱就能买到。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