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桌上的四大美味
标签: 博物餐桌
饺子
原名叫“馄饨”

供图/全景
今天,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饺子和馄饨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不同面食风格。不过只要你翻开历史那本大书,就会发现馄饨也是起源于北方的,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饺子、馄饨之分。
由于采用薄面裹馅或蒸或煮而食的方法,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混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根据三国时期的资料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完全是现在馄饨的吃法。而且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比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会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考古学家曾经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唐代墓葬里,发现了随葬的一只木碗里,有小麦面制作的半月形饺子。可见早在1300多年的唐朝,饺子已传到西域少数民族地区,这似乎说明无论怎样遥远的距离都不能改变人们对饺子的热爱吧。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