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的亲戚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4期 作者: 艾晓 

标签: 博物餐桌   

江团、梭边鱼、黄腊丁……这些名称稀奇古怪的鱼,是如今流行菜肴中的主材,却少有人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鱼。

中国人的宴席上向来不能少了鱼,鱼类菜肴也不胜枚举,特别是时下流行的川、黔等西南风味中,那些主打“浓麻厚辣”重口味的鱼肴,已成为很多人的挚爱,甚至为之上瘾——水煮鱼、烤鱼、鱼火锅、炝锅鱼许多餐馆都将它们列为招牌菜。

这些鱼肴所用的主料,并不是常见的“青草鲢鳙”四大淡水鱼,也不是带鱼、黄鱼等海鱼,而是一些名字“奇怪”的鱼——江团、梭边鱼、黄腊丁……或许,当我们还在期待它们到底是何种怪鱼时,却发现端上桌的(切碎的不论),长相竟跟鲶鱼差不多——大脑壳、长须子、滑腻的鱼皮。并非是店家为营造噱头,给鲶鱼取了些古怪名字,这些鱼的确跟鲶鱼沾亲带故。

水煮鱼
烤鱼
水煮鱼和烤鱼是各种“鲶鱼”最常做主料的菜肴,也是人们最喜爱的川菜之一。

都是鲶鱼,又是发物

常见的鲶鱼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鲇(音“年”)形目鲇科,而在民间,可以把鲇形目的鱼类都统称作“鲶鱼”,因为它们都生得一张扁而宽的大嘴,又长着长须,周身滑腻且无鳞。鲇形目鱼类主要生活在淡水水域的底层,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的水系中都有存活。江团、梭边鱼、黄腊丁,这些怪名字鱼都属于鲇形目,也就是说,把它们称作鲶鱼也没什么错。

鲇形目鱼类肉质细嫩,蛋白质和脂肪相对于其他鱼类较高,所以它们很“补”,适合体质虚弱的人食用。但由于它的蛋白质对人体而言属于“异体蛋白”,容易令肠胃出现排异反应,且其中还富含会引起过敏反应的组织胺,故而按中医上的说法属于“发物”,有诱发旧病宿疾的风险。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