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提神醒脑汤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6期

标签: 博物餐桌   酷玩意儿   

春困秋乏夏打盹,何况又快到了考试复习阶段。当你犯困时,也许会泡一杯咖啡。这种香浓又带点苦涩的饮品,发源于非洲,随着地理大发现而风靡全世界。

让山羊发疯

很久以前,在今天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叫咖法(Keffa)的地方。传说有一天,当地一位少年到山上放羊。可不知什么原因,原本温和的羊儿们变得兴奋异常,又跑又跳,撒疯打闹个不停。少年仔细观察一番,发现山羊们吃了附近灌木丛里的野果,那些果子看上去有点儿像樱桃。出于好奇,少年也摘了一些放进嘴里,没想到口感甜美,更神奇的是,果子下肚没多久,他就感到神清气爽,倦意全无。

这种可以带来活力的野果,就是野生咖啡树的果实。它的名称源自发现地咖法,在英文里,变成了coffee,再翻译成中文就是咖啡了。

咖啡果实解剖图
在运输过程中,为保护咖啡豆(种子),内果皮和种子外的“种皮”都会被保留,到消费地之后才把它们去掉,进行下一步的烘焙等加工工序。

修行圣品当药吃

因为提神醒脑的功效,咖啡通过北非流传到整个阿拉伯世界。公元6世纪左右,一些阿拉伯人开始尝试种植咖啡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直接吃咖啡的果肉或把果肉煮水来喝。而享用咖啡的,主要是宗教人士和病号。当时,从埃塞俄比亚到红海两岸,有许多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徒和修士,为了在长时间祷告中不犯困,他们会嚼咖啡果或喝咖啡水来提神。而医生则把咖啡当作处方药,也是为了让病人的神智更加清醒。然而直到数百年后人们才知道,果肉里“没用”的咖啡豆才是功效的关键。因为其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够让人精神亢奋。

到了15世纪,阿拉伯半岛上的咖啡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喝咖啡也渐成风尚。此时,恰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并入主阿拉伯地区。土耳其人超级喜欢咖啡,他们将咖啡豆晒干、焙炒、磨碎,再用水煮成汁来喝,这已经跟现代咖啡的喝法非常相似了。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