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奇
饼干家的幸运儿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8期 作者: 张慕莹 

标签: 博物餐桌   酷玩意儿   博物广知   

曲奇很神奇,在英语中它可以指代所有饼干,而在中文里,它则是饼干的一个种类。中文叫“曲奇”也不是白叫的,它真的曾让音乐家获得灵感,还为纽约的中餐馆带来了好运。

一碟小饼谱名曲

写不出来!坐在钢琴面前,英国人爱德华·埃尔加有点心烦气躁:出身贵族的老婆顶着家族压力,刚刚嫁给了他这个在教堂上班的管风琴师,还帮忙打通各种关系,鼓励自己专心创作。可是,他居然找不到灵感了!

埃尔加的苦恼,妻子爱丽丝都看在眼里。1888年,两人新婚后的某天,埃尔加照旧在午后练琴。忽然,厨房里传来阵阵香味。不久,爱丽丝端来了一碟小饼干。她在黄油和面粉中,加入丈夫最喜欢的巧克力和黑加仑,烘焙出了香甜的曲奇。当埃尔加拿起一块放入口中,不禁回忆起他和爱丽丝温馨美好的过往,顿时思如泉涌,写下了后来的传世之作《爱的礼赞》。此后,伴着一碟又一碟爱丽丝亲手制作的曲奇,埃尔加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成为英国着名的作曲家。

来自蛋糕“测试版”

激发了音乐灵感的曲奇究竟何方神圣?这个称呼源自荷兰语中“细小的蛋糕”。蛋糕在放入烤炉之前,是由鸡蛋、面粉、黄油等材料和成的浆液,过去设备没那么先进,为了测试炉温,糕点师傅就先舀一勺蛋糕浆液,滴在烤盘上放入烤炉,再根据浆液的成型程度,来选择烘焙蛋糕的最佳温度。那勺测试用的蛋糕浆,拿出来时一般都会比蛋糕干硬些,但也不能浪费了—肯定有人尝了一下,觉得味道还不错,于是曲奇开始成为专门一种零食。随后,果仁、巧克力、葡萄干等等美味都被加到了“蛋糕浆”里,曲奇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

后来,美国人根据荷兰语的发音,创造了曲奇的英文“cookie”,泛指家常小甜饼。之所以叫“家常”,是因为曲奇大都是由主妇们手工制作。在许多英语国家,曲奇的意思等同于饼干。香港人则将它音译为“曲奇”,接着华语世界都沿用了这个名称。不过在中文语境里,曲奇只是饼干家族的一员,特征在于使用了大量黄油和砂糖。在日本,人们则把脂肪含量40%以上的饼干划为曲奇,低于这个数值的划入“饼干”。更油、更甜,带来的是更好的口感,在中国市场上,曲奇销量占了饼干总销量的三成。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