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和它的“山寨”朋友们


文章出自:博物 2013年第09期 作者: 嘉楠 

标签: 动物世界   博物餐桌   地球村公民   

上期杂志(《博物》2013年8月号)封面上那只大虾威风凛凛,许多朋友都指着它说“好大的龙虾!”可是你知道吗,虽然它在餐饮界被称为“波士顿龙虾”,但却不是动物界真正的龙虾。此外,“小龙虾”、“澳龙”等名称也常常把人搞混。今天我们就来辨识一番吧。
“龙虾刺身”是粤菜和日本料理中经常见到的做法。
龙虾喜欢藏身在岩石和珊瑚丛里,还喜欢群聚,有时在一个石洞里能发现十几只大龙虾。

龙虾

胡须粗壮,没有“钳子”

餐厅菜单的照片上,常会有一道“高档大菜”:一个大盘子,一端放了个巨大的虾头,另一端放了个虾尾,中间是满满的白色虾肉,这就是正宗的龙虾了。它给你的第一眼印象,可能就是那特别粗的“须子”。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每条腿的末端都是一个“尖儿”,连一个“钳子”都没有。这两个特征是正宗龙虾的名片,尤其是没有大螯,因为龙虾在动物分类中就中属于“无螯下目”的一个科,具体来说,它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十足目-抱卵亚目-无螯下目-龙虾科。

虽然我们在饭店的玻璃缸里看到的龙虾,只有红、青两种颜色,但其中包含了很多种类。中国的东海和南海出产的中国龙虾、日本龙虾、杂色龙虾,都很常见。而所谓的“澳洲龙虾”,并不是科学上的叫法,它囊括多种产于大洋洲海域的龙虾。一般来说,“澳龙”身体通红,足呈金黄色,价格比普通龙虾要高得多。

龙虾肉十分爽滑,不加任何调料就已经很美味了。一般的做法是刺身、白灼、焗龙虾,粤菜里还有“龙虾三吃”:肉生吃,虾头放椒盐来炸,再用虾尾熬成鲜美的粥。

市场上的“澳龙”有时还指另一种虾:澳大利亚的红螯螯虾,它属于“拟螯虾科”,生活在淡水里。这种虾有螯,一般呈青绿色,成年雄性大螯上有一条鲜红的带状薄膜,红螯螯虾也由此得名。它比小龙虾要大,肉也比小龙虾甜,在我国有一定规模的养殖。
美洲螯龙虾是美国波士顿的着名特产,在当地甚至被做成了风向标。
波士顿龙虾的做法一般是煮熟后切成两半,再洒上柠檬汁。
在美国缅因州的海底,一只美洲螯龙虾潜伏在海藻中,悠闲地搜寻猎物。

波士顿龙虾

海中巨螯,虾中寿星

波士顿龙虾只是名字里占了“龙虾”二字,其实和真正的龙虾没什么关系。它的正式中文名叫“美洲螯龙虾”,属于“螯虾下目”,与龙虾重要的区别就是前三对足都是螯状,尤其第一对特别巨大。此外,它的触角也比龙虾的细多了。它分布于北美洲的沿海,生活在浅海的水下礁石中,或在海底挖洞。

责任编辑 / 张辰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