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虫手记
两个昆虫迷的田野笔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孙锴 唐志远
标签: 生物地理


位于北京北郊30公里的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一直是我们周末寻找昆虫的首选地点。9月下旬的鹫峰,在绿色的沟谷中点缀着一抹抹金黄,此起彼伏的虫鸣让人不禁想起“昨夜寒蛩不住鸣”的诗句。身边,偶尔起落几只翅膀残破的蝴蝶,也不断提醒我们——此时的野外,昆虫种类已经不多了。不过,我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拍摄那些在夏日中最为繁盛的类群,而就是这些“不住鸣”的蟋蟀和“秋后的蚂蚱”等直翅目昆虫。
在林间小路上我们走得很慢,仔细搜索着周围的灌木丛。成群的雄性黄波花蚕蛾在阳光下飞舞,寻找着正在羽化期间的雌虫,完成交尾繁殖的任务。它们的活动并没有引起我们的兴趣,我们在寻找一种拟态昆虫——条螽[zhōng]。
条螽在鹫峰上不算少,不过由于它们的体型很像树叶,也不会像蝗虫那样受到惊扰就跳出逃跑,所以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长时间寻觅没有结果,我们决定休息一下。路边一片叶子上一只雌性黄波花蚕蛾刚刚从黄色的蚕茧中爬出,趴在叶子上面晾晒翅膀,它散发的性外激素很快就招来一只雄蛾。时间宝贵,它们马上开始了交尾。
拍摄了几张交尾的照片后,我想换个角度,于是用手轻轻捏住枝条,调整它们的位置。刚刚转动一下,我马上停手——一只条螽就在我眼前!这只条螽体型很大,翠绿的翅膀上面有着红色的脉纹,活像是叶片上面的叶脉;长长的足和触角都紧紧地并在一起,修长的身体趴在叶片上一动不动,太像一片静止的树叶了!难怪刚才我们一直没有发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