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中文古地图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彩绘本,未注比例,用艺术性的鸟瞰式形象描绘浙江省宁波府城的街道建筑布局。这是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地图典型的表现形式,在地图中反映出绘制者的兴趣所在。借助这幅传统城市地图,能够判断出中国古代城市的空间结构。根据地图的色彩与画法,推断其绘制于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宁波向外国商人开放之前。


清光绪二年(1876年)完成,为纸本色绘长卷,红绢背封,贴黄签墨书图题,签书“及字第十五号”,加盖关防红印。图卷从右向左展开,以黄河从上游流向下游的右岸为图的上方,方位标于图卷四缘。图中描绘了河南省武陟县至兰阳县间黄河北岸的堤、埽、坝、埝、河防营堡的位置及修筑情况。凡抢修工程处贴红签,总计21处;同时描述该段黄河顺堤补厢或埽工施工地段工程的长度,押盖满汉文关防红印,以防止贴红脱落后不知工程的位置。
2002年3月,英国退休海军潜艇军官加文·门兹(Gavin Menzies)利用古地图推测中国明朝郑和领导的远洋舰队,比哥伦布早71年实现了环球航海。这一带有轰动效应的“发现”,使得学术界对古地图的价值又有了重新认识。
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收藏地图之丰富是举世共知的,但由于该馆从未公开过一份较为完整的中文地图收藏目录,因此,外界只能够从学者们对该馆所藏中文古旧地图的个案研究中窥知一二。
近几年,随着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为馆藏地图与图像研究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美国国会图书馆是最早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图书馆之一,在完成馆藏美国历史文献的数字化之后,又开始对馆藏非英语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随着图像资料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汉学研究领域,学界对中国传统舆图的研究热情和需求也越来越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2年6月,笔者应邀对国会图书馆地理与地图部所藏中文地图进行鉴定和描述,用于互联网编目。借此机会,我得以对这座仰慕已久的宝山,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探索性发掘。
在进行这次古地图之旅前,要先明确一个概念。由于近千年来以中文作为文字表述的国家或地区不限于今天中国领土范围内的地域,而是涉及了整个东亚文化圈。而且从地图的覆盖范围、内容和作者来说,也很难用“中国”这一概念来指代。因此,我们一般不使用“中国地图”而用“中文地图”来界定。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