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 华美背后的大国浮沉

原件藏于日本法隆寺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荀耀阳
秦王所献丝绵绢帛,朕服用柔软
西晋太康四年(283年),秦始皇的后裔中有一支移居日本,向应神天皇献上了绢帛等物。西晋建兴元年(313年),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带方二郡被高句丽王国攻陷,居住在那里的汉人,有的撤回了国内,有的归附了高句丽,还有一部分则泛海东渡涌入日本,掀起了一波更大规模的移民潮。313年,即日本的仁德元年。仁德天皇对汉人移民非常欢迎,把他们分置各地,让他们养蚕织绸,传授技艺。
这一段历史,在日本的姓氏里留下了印迹。汉人移民形成的两个最大的姓氏——秦氏和东汉氏,其起源都与丝绸有关。平安时代(794-1192年)编写的古代氏族名鉴《新撰姓氏录》中记载,仁德天皇曾下诏曰:“秦王所献丝绵绢帛,朕服用柔软,温暖如肌肤。”是故赐姓“波多”。“波多”,即“秦”在日语中的发音,原意为织布人。书中又说,东汉氏的始祖为阿智王,而“阿智”的读音也是丝绸的意思。


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国的丝织技艺就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这极大地改变了日本的服饰面貌。到了唐朝,日本对丝绸技艺更是倾力吸收。对于日本派遣来唐的学者和僧侣,唐政府除了赏赐丝绸等物,每年还赠给每人绢绸25匹及四季衣服。其中的一部分,在正仓院和法隆寺等机构保存至今。日语中至今沿用的绸、罗、绫等汉名,也是源于唐朝的丝织品名。
正仓院和法隆寺的这批藏品中,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历史信息:纬锦出现于唐朝。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