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鱼羊长秋膘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10期 作者: 韩韬 

标签: 食锦谈   

一进秋天,北方讲究贴秋膘,补偿苦夏苦瘦的身体,以度寒冬。嗜肉的人有福了,尤其是懂得吃“鲜”的朋友。从“鲜”这个字就可以看出,鱼和羊是珠联璧合的一对,且都应秋而肥。

吃羊肉首推绵羊,秋天草长了籽儿,羊嚼了满是油脂的草籽儿,特肥。捉这样的羊来吃,脚不发凉,这叫“不寒根”。勤吃,整个冬天都不害冷。羊肉的做法也多,煎、炒、炸、氽、焖、扒、烧、烩、熘、炖……怎么吃都过瘾。

鱼羊一秋鲜
羊食树下草,鱼逐池中桂。一入秋天,鱼羊皆肥。以羊贴补,取的是羊肉性温,绵羊尤其不燥,嫩而肥美,可以迅速储备好越冬的脂肪。以鱼进补,爱的是鱼肉的营养,其中鳜鱼堪称上品,不仅鱼肉细嫩、丰满、少刺,体内还生有美味营养的“鳜鱼花”,因而有人将其比做天上的龙肉。烹羊宰鱼,贴秋膘必备。

有时还要多种手法并用,比如我爱吃的“炸脂盖”:选羊五花腩,先蒸后炸。炸时要裹以全蛋粉浆,整块放入油锅,将肉搭出来后,再切大厚片,佐蒜泥、葱白吃。此菜既酥脆又嫩软,还有一点微呛的香,把绵羊肉的性温、味甘发挥到了极致。

羊大为美,所以要将羊身上的每部分充分利用。怎么利用?大江南北,千姿百态。比如老辈北京人喜欢的小吃“蒸而炸”。取的是羊尾,专拣够大够肥的,一条尾巴有二十余斤,制成羊尾油,和上西葫芦擦的丝儿,调以白胡椒粉,再用烫面面皮包成大个饺子,蒸熟,搁在屉里不动。吃时才取出,在大铛里煎炸一遍,羊油的香气应该用动人来形容。这样的吃法,不愁秋膘不上身。

责任编辑 / 刘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