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款 一位天才的自传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10期 作者: 周宁 王雎 

标签: 历史拾遗   文物故事   

边款,不只是印章的“配角”。细读边款,其中有艺术,有学术,有情怀,还有人生。

在晚清艺坛上,有一位宗师级的人物——赵之谦。他书、画、印皆精,篆刻的成就尤为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代篆刻名家张炜羽,誉之为“五百年印坛最富创造性的印人之一”。

怎么个“最富创造性”呢?时间要聚焦在清同治元年和同治二年(1862-1863年),这是赵之谦的人生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年份,他的创造力,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爆发。与别人写日记不同,赵之谦这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和心路历程,都被他记录在了印章和边款里,成为他独特的自传。

印为心声
图中为“自性如来”白文印,下面的边款解释了印文的出处:“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这是唐代寒山和尚的诗句,简洁的印蜕和边款,组成了一个富有禅意的画面。寥寥数字,便为心声。
篆刻/曹宪
装帧、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徐艳雁
赵之谦自用木印
供图/西泠拍卖

1862年,天才蒙难

赵之谦出生在文化气息浓厚的绍兴,自青年时代起就刻苦用功于经史、金石、书画等学问,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性格古怪执拗,在乡里名声不太好。他也有自知之明,坦承自己“余少负气,论学必疵人,乡曲皆恶”。

赵之谦到了当婚之年,没有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踅(xué)摸来踅摸去,只有赵母的同乡范默庵独具慧眼。他就像是赵之谦的伯乐,看出他是个有才华有个性的潜力股,于是把爱女范敬玉嫁给了他。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