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无药也养人
标签: 食锦谈
中国菜有“色香味形”四字诀,其实这后面还少一个“养”字,只是因为太难做到了,往往被忽略。也有人以为只有药膳才是“养”,这就是个误会了。
梁实秋先生在他的集子《雅舍谈吃》当中,专门写过一道“芙蓉鸡片”,鸡片“大而薄,薄而不碎,熟而不焦”,是当时北京“东兴楼”的名菜,这即是一道不俗的滋补菜。

夏季滋润舒心菜
这不是一种 “黄焖菜”,反而是和黄焖菜唱对台戏的。从烹饪技法正好互补——一个清淡、一个浓厚;一个精细,一个老道。芙蓉鸡片在鲁菜、京菜、淮扬菜等各大菜系里都很走红。因其清淡滋养,常被作为夏季养生的“药膳”,夏秋之交,正可与黄焖菜一较高下。
“芙蓉鸡片”的名声叫响了,就没人深究这个名字。其实它应该叫“浮油鸡片”,是指烹饪时鸡片浮在油中成型,不同于炸或者煎。肉一定要用“鸡牙子肉”,特指紧贴鸡胸骨的那两小条,藏在大胸肉以下,用蛋青与清鸡汤调成糊,以温油浮出,再打味芡。俗话说“宁吃飞禽四两”,当然要这么讲究才对。摆盘也不马虎:“中小盘,菜仅盖满碟心”“起锅时加嫩豆苗数茎,取其翠绿之色以为点缀。如洒上数滴鸡油,亦甚佳妙”。厨艺走心,看着养眼,吃着舒心。即便没什么药材在里面,却也养人。
若说芙蓉鸡片是因为清淡怡人而“养”,另有一类和它对比鲜明的“重口味”,却也是代代相传的“药膳”,比如“黄焖鸭肝”。老年间的食方说,适宜孕妇食用,可防大出血之症。说“黄焖”的口味重,因为烹饪时要下大量的甜面酱,所以这个“黄”是从色而来。还要用猪油去预炒鸭肝、炒制料汁,再加入足量的大葱椒泥,以添香气。老人的经验都证实此菜的功效,可以放心去吃。
责任编辑 / 刘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