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纹还是良渚“文”?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6期
中国文字起源于何时?目前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但是从甲骨文系统的成熟程度来看,在它之前很可能存在一个早期文字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龙山文化(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4300—3800年)等遗址,也曾发现一些简单的刻画符号,但表意和运用的范围有限,无法归入文字的范畴。

良渚文化时期陶罐
图片来源:《良渚文化刻画符号》

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的发现,让人眼前一亮。仅在良渚博物院编着的《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一书中,就收录了陶器、石器、玉器上的符号共656个。有的依物赋形,如同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有的包含了抽象的笔划组合,与今天的汉字十分相像。原来,除了着名的“神人兽面纹”,良渚先民还创造出了如此丰富多彩的符号系统!

对万物的描画,是文字的起源方式之一,称为图画文字。象形文字,便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古埃及、苏美尔、古印度等古文明的文字起源,都有象形色彩。本页图列举了一些似字似画的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你从这些符号里看到了什么?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王雎

刻于器物上的这些符号,是制作陶器、玉器的匠人信手刻画的装饰元素,还是另有深意?联想到良渚时期工程量浩大的古城和水利系统建设,以及复杂的信仰和社会阶层,很难想象良渚先民仅仅是通过口头传递信息。换句话说,这一套符号系统,有可能在良渚人的信息记录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就是良渚人的“文字”。而由于木质、纺织类文物很难保存,我们在陶器、石器和玉器上看到的,只是“良渚文字”的一部分。

上图为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中的一部分,虽然还未完全破译,但其构成与现在的汉字结构非常相像。其中的第二排符号,与甲骨文的数字一、二、三、四、五、七、八放在一起比较,也是出奇地相似。
良渚文化刻画符号,与一般的史前刻画符号相比,有一个显着的不同之处:在良渚文化的器物上发现了多个符号的排列组合,而不只是单个符号孤立存在。显然,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装饰,而是表达了某种信息,有可能已经达到了组词、成句的文字发展阶段。右页图为浙江余杭南湖遗址采集的夹砂黑皮陶罐(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泓伊),下图为该陶罐上刻画符号的位置关系。
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曾将公布的符号辨识为8个字,并释读为“朱石,网虎石封”。
“朱”,可能是族名或人名,意为红色的旗子;“”意为行、往;“石”是一个地名;“封”意为境地。连起来就是:朱去往石地,在石的境地内用网捕捉老虎。


破译良渚文化的“原始文字”,还有待更多的发现和研究。本文展示了一些良渚文化典型的刻画符号,我们可以从中领略良渚先民的想象力,揣测其中的含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