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四个人的中国收藏
标签: 文物故事

2007年,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增建的新馆——由5个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的棱镜结构组成的“Michael Lee-Chin水晶宫”,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与老馆彼此连通,其捐赠者是一位从牙买加移民加拿大的华裔富商。对这座拥有3万余件中国文物的加拿大博物馆来说,与中国的渊源百余年来几乎从未间断。
当怀履光得到消息的时候,直觉告诉他,眼下的机会失不再来。这是1927年,古玩圈里有人放出风声,天津袁家要委托上海某商人出手一套原属清朝官员的玉器。“袁”是袁世凯,“官”是吴大澂(chéng)。
怀履光在中国待了三十年了。这个本名威廉·查尔斯·怀特(William Charles White)的英格兰人,1897年初来华,从1910年起便定居河南开封,以加拿大圣公会驻河南主教的名义,主持中国北方教务。他另一个身份,是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文物买手”。
听到“吴大澂”这三个字,怀履光不可能不动心。吴大澂是晚清收藏界响当当的大人物,1889年出版的《古玉图考》,着录了他所拥有的60余类227件玉器,不仅有图,还有其本人对器物的介绍和考证。此番即将流入市场的古玉,囊括了琮、璧、圭、斧、刀、璇玑等多个器类,可谓吴氏毕生收藏研究的精华。他在1902年去世之前,将它们转给了女儿吴本娴,吴本娴嫁给袁世凯长子袁克定后,这批玉器也就是袁家的了。
事不宜迟,怀履光马上写信给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时任馆长查尔斯·崔克·科雷利(Charles Trick Currelly)。考古学家出身的科雷利,指示怀履光一定不惜重金拿下此物。怀履光随即赶赴上海,前后周折五次,最终在文物界朋友的协助下斩获玉器28件。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