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的选择刀还是剑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11期 作者: 顾志慧 

标签: 历史拾遗   文物故事   

以剑比德,以刀为诗。刀剑,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兵器。在古代战场中,究竟以谁为主?不同时期,答案截然不同。这背后的玄机是什么?
任侠击剑
图中人手持利剑,长衣飘飘,极具侠士风范(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彭显语)。在中国文化中,剑不仅是实战兵器,而且是侠义精神的代表,琴心剑胆、文武双全成为许多士人追求的目标。左页图是铸造锋利、装饰精美的武术单刀(供图/泉字号)。

《史记》曰: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率领军队攻入殷商的都城——朝歌,绝望的商纣王自焚于鹿台。武王用代表正义的剑刺纣王的尸身,用象征权力的“黄钺”斩下纣王的头颅,一个新的时代由此开始。

自青铜文明到火器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剑都是伴随着勇士英雄的形象出现。剑,短兵也。简单来说,这是一种用于刺杀的直身、双刃、尖锋兵器,素有百兵之君、短兵之祖等美誉,不过这集众誉于一身的兵器,却来源成迷、身世不明。中国境内出土过新、旧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戈、石斧等各类石兵,却迟迟不见石剑的踪影。究其原因,或许是石质相对脆弱,不够坚硬,故难以铸成细长、锋利而坚固的剑。直到青铜时代,剑才作为一种兵器登上历史舞台。

目前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青铜剑,是西周时期的。但这些西周初期的出土青铜剑,形如柳叶,短小锐利,类似匕首,与后来的青铜剑明显不同。关于它们的来源也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来源于巴蜀,证据是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一件商代时期的柳叶形玉剑;也有学者指出,中亚、西亚等地的类似短剑年代更早,因此西周的这些短剑很可能具有异域血统……无论短剑的身世是“土”是“洋”,从剑的造型来看,它大概是脱胎于矛形刺兵及短匕首,然后逐渐发展为剑的。

不过这种尚在襁褓中的短剑,真的能在战场中披荆斩棘吗?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