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盖头来?

盖头下的朱颜
红盖头被缓缓掀起,露出新娘娇羞的容颜。古时中国人的洞房花烛夜,掀盖头环节,可谓是最令人期待和紧张的一幕。供图/临溪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
红盖头被缓缓掀起,露出新娘娇羞的容颜。古时中国人的洞房花烛夜,掀盖头环节,可谓是最令人期待和紧张的一幕。供图/临溪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
中国人对婚礼最为熟悉的一幕,应该是“掀起你的盖头来”。用一块红布遮住面容的新娘,与等待轻揭盖头、一睹新娘娇羞模样的新郎,是婚礼的重头戏。但是,盖头,是宋之后的产物。此前,却是以扇遮面。
团扇,团扇,美人来遮面
与后人想象不同的是,在中国早期的婚礼上,新娘甚至不需要遮面,“掩扇”作为婚俗,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成型。南朝梁何逊的《看伏郎新婚诗》就描绘了这样的场景:“雾夕莲出水,霞朝日照梁。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薄雾池塘中出水的莲花,微熹晨光中初升的红霞,这样的良辰美景,却比不上洞房花烛夜时,那一柄轻扇遮掩住的红妆佳人。
这样风情雅致的婚俗,为何会在此时骤然兴起呢?这或许来源于现实的灵感,比如南北朝时期“歌扇”的普及运用。据统计,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中,“歌扇”的意象开始频繁出现,个中的美感与韵致,倒是与“掩扇”如出一辙。
歌扇,是一种清软华丽、便于手持的小扇,一般用丝、罗等制成。歌舞妓执于手中,既衬托其飞扬的舞姿,也遮挡其娇媚的面容。如南朝时期文学家丘巨源的《咏七宝扇诗》中描述的情景:“生风长袖际,曦华红粉津。拂眄迎娇意,隐映含歌人。”一柄七宝扇后,顾盼生辉的歌者形象栩栩如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映”,更是加强了一种含蓄而又神秘的美感,也恰恰映衬了女孩子见人时的娇羞与内敛,这正是运用扇子的关键所在。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