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是纸的纸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7期

标签: 文物故事   文化符号   

在纸张被发明出来之前,先人们书写于何处?近代着名学者王国维曾指出:『书契之用,自刻画始,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龟甲兽骨、竹木简牍、垒垒青石、青铜铁器,仿佛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可以被直接或间接地『拿来』。这些不是纸的『纸』,承担了纸张时代到来之前的纸之功用。
商代卜甲,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柳叶氘

甲骨甲天下

19世纪末,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收获了一批刻字的“龙骨”,经多位学者研究断定刻字属于殷商时期,所谓龙骨实际上是龟甲和兽骨——合称甲骨。它们来自于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的所在地,亦即殷墟。后来这片地区经过20世纪的多次考古发掘,出土甲骨已多达15万余片。

殷商敬鬼,上到国之大事如祭祀、气候、出征,下至私人生活如病患、生育,无不问卜于鬼神,根据加热后甲骨上产生的裂痕,判断吉凶。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便是甲骨文。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金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同时也是极具鲜明特色的书法字体。

不要小瞧这些残篇断简,正是传递了两千多年前历史信息的出土甲骨,对传世文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佐证作用,从而廓清了古史眉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着《史记》中有《殷本纪》一篇,记载商王朝世系。而名列“甲骨四堂”的王国维(号观堂)从甲骨卜辞中,考证出了殷商先公先王的姓名和顺序,进而证明了《史记》有关此部分的可靠性。小小甲骨上,是厚重的历史。

吉金嘉祥

唐宋时期就曾出土商周青铜器,令当时学者如欧阳修、赵明诚等人趋之若鹜,由此诞生了《集古录》《考古图》《金石录》等着作,以及一门蔚为显学的学问——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