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链接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5期
明朝后与妃,怎么穿
后宫的森严等级,最直观地体现在其礼仪服饰上。礼服是最高等级的服饰,常服次之,亦用于各种礼仪场合,因此通过这两类服饰,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宫中女子地位的等次。纹饰、颜色乃至数目,都是体现等级的关键。比如皇太子妃,作为未来的皇后,她的礼服、常服均与皇后类似,但在皇后用云龙纹处,太子妃用云凤纹,颜色、数目亦比皇后等级略降。而皇后与皇妃的差距更大,同样是大衫霞帔,皇妃用作礼服,而皇后用作常服,而且皇妃的大衫霞帔在规格上也明显低于皇后。

清代以前古代王朝后妃命妇的最高礼服,因其上绣有翟鸟花纹而得名。在受册、谒庙、朝会时所穿。

在受册、助祭、朝会时所穿。

在受册、助祭、朝会时所穿。

明代皇后常服称作“燕居冠服”,其功能仅次于礼服,用在各类礼仪场合中。

明代皇太子妃常服称作“燕居冠服”,其功能仅次于礼服,用在各类礼仪场合中。

皇妃常服也称“燕居冠服”,其功能仅次于礼服,用在各类礼仪场合中。
妃嫔有多少个等级
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后宫就像一个小朝廷,不但妃嫔等级森严,而且会按照外朝官员的等级和爵位来设计。不过,皇后并不在其列。因为帝后齐体,皇后的地位无法用人臣等级来衡量。皇后之下,妃嫔则分为若干等级,彼此之间尊卑有序。明清时期,为了防范后妃干政,妃嫔品级与外朝官爵完全脱钩。
1、汉:十四级的庞大梯队
汉初,妃嫔位次简单。据《汉书·外戚传》载:“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以标明妃嫔等级序列。实际上,仅为三个等级,嫡妻为皇后,贵妃为夫人,自美人以下,皆为贱妾,尚无严格的等级划分,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 娥、傛华、充依。汉元帝时,因宠爱冯婕妤、傅婕妤,又不便废后,遂在婕妤前增加昭仪,意为昭显其仪,彰显其位。至此,西汉妃嫔14等级确立下来。不过在东汉初,光武帝精简妃嫔等级,有爵秩的仅有皇后和贵人,贵人授予紫印金绶,相当于朝廷的丞相和大将军。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