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春韭 | 大自然的“好生之德”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01期 作者: 李行 

标签: 文物故事   文化符号   

在春雨的滋养下,春笋一天能拔高一米多,春韭则是“剪而复生,久而不乏”。两道初春的佳蔬,普惠了万民,也让无数文人为之倾倒。
二十四节气·雨水
第一候 獭祭鱼水獭把捕获的鱼陈列水边,如同祭祀
第二候 鸿雁来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
第三候 草木萌动草木在春雨和暖阳中抽出嫩芽

挖笋的“潜规则”

外婆家在江南的小山村,一出门,四面都是茂密的山林。这里的时间仿佛是静止的,映山红开了又谢,溪水涨满了又枯竭,一年一年周而复始。青绿的山水,黑色的屋瓦,风景就像古老的山水画。

山里的时间过得很慢,但却不是静止的。几场春雨过后,桃树、李树就悄悄地结出了小花苞,野草也探出头来。春笋冒芽,蜜蜂出动,一切都动起来。

春天最快乐的事情,是挖笋。人们常说“雨后春笋”,确实,到了“雨水”前后,笋长得是真快啊!前一天破土而出的小尖芽,第二天已神奇地长到半人高。再过几天,那笋壳还没脱尽,笋尖已经比周围的竹子都高出了一截。

挖笋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笋不像菜地里的青菜那样排得整整齐齐、待人收割,而是藏在竹林里各个隐秘的角落,需要细细搜寻。笋壳的颜色,和枯叶、枯草相似,眼一恍就错过了,因此找笋既考验脚力又考验眼力,有一种寻宝般的乐趣。

责任编辑 / 陈伟峰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